讲究教学方法,让初中数学教学迸发新的生机

2013-12-29 00:00:00朱慎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和探究课题,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必须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探究多样化教学途径,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思路的有效化、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以下是本人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几点探索,仅供参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学素材

初中数学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素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有助于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与利用这些资源,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学素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来研究教材、处理教材,充分激活和利用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尤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研究透彻,并利用教材中的有效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成情感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与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要善于紧扣教材,突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开放性,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构建广阔的学习空间,形成良好的开放性资源;正确把握教材的科学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很多教学资源具有多变性和动态性,甚至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科学合理地使用数学教材,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中可供利用的动态课程资源。

二、指导学生正确预习,明确主要预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预习,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和预习要求,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走上自主学习的快车道。对于学生的预习成果,教师要提出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进行创造性预习的学生,一定要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而对于“迷路”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南针”的指导意见,但是要注意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预习期间,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通过板演提问和个别询问的方式,清楚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认真分析,并进行相关归纳和整理,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奠定基础。这实际上是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第二次备课,这一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出具体要求:阅读、练习的时间,应达到怎样的目标,预习之后应怎样检测;(2)考虑不同的课题对应不同的引导方法,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时,引导学生进行常规性预习,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该让学生先进行常规性预习,再进行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讨论,以提高预习效率;(3)在预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非常认真,但是也不能排除有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当然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预习,确保从整体上提高预习效果,因此针对学困生的提问,教师要加以重视,对其提出建设性建议;(4)注重分组和排座的合理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到学习小组中,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无穷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要结合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问题:“已知△ABC,其中a=3,b=4,求c的长度。”很多学生会根据勾股定理得出结论:c=5。此时教师说:“请大家仔细审题,看看是不是漏掉了什么东西?”有些学生通过审题会发现,原来题目并没有指出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所以c边不一定就是5。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如果在题干中增加‘直角三角形’这一条呢?”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c=5”。教师继续说:“如果∠C是直角,则c=5;如果∠B是直角,则”,通过这一例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勾股定理的含义,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学会仔细审题,并充分考虑到勾股定理所使用的问题环境及注意事项。

其次,问题情境模式的构建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一言堂”的最有效办法,传统的提问方式是直白的问答形式如“这道题怎么做啊?”“这是不是函数式啊?”“这么做对不对啊?”这样的问答方式对学生是百害无益的,这种浅层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被动的接受对学生思维只能起到抑制的作用,养成懒惰、懒散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提问对学生思考有价值和促进作用的问题。例如,学习“异分母分式”中,教师可以先领着学生复习同分母式的加减方法,然后可以提出问题进行新知识的探索:(1)可以问学生“在我们复习的这几题里,不全是最简分式,你们能把他们化简成最简式吗?”(2)可以问学生从同分式和异分式的比较中看出有什么区别?(3)再让学生把异分式变成同分式相加减,最后问学生们为什么异分式不能直接相加减,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有层次的提问,承上启下,将问题简单化,方便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就是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指经现实世界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意识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并经由大脑思维活动产生结果,能够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原动力。数学思想主要源自于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强调发现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这种思想比知识本身还要高一个层次,所以,唯有铭记于脑海中的数学精神、研究方法、推理能力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思维、逆向思维、变换思维等。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并逐渐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判别根的方法时,Δ=b2-4ab,我们可以据此判定根的性质,而这种方法在不等式、解方程、三角函数、代数式变形等数学命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力实施,作为数学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转变为全新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吕世虎,石永生.新课程学科实用教学法: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马复明.浅议如何认识新课程意义下的数学教材和教法[J].数学教育学报,2005(1).

[4]祝玉兰,曾小平.关于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4).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义乌市望道中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