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育

2013-12-29 00:00:00成海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目前,高校新生大多数在小学和中学都已经学过了计算机课程,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而且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翱翔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它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需要改变。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教学;改变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运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使得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再像前几年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必须要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变,这样才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情况。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发展更新速度很快。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电,不断丰富教学理念,更新观念,在网络环境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通过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计算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

依托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这样一些特点:

1.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实时提问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学生通过课件可以有效地获得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并茂的教学信息,师生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生生交互可以进行协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能及时地知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电子教室增加了屏幕广播、网上监控等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利用各种多媒体开发工具开发的教学课件,具有设计新颖、版面整洁流畅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能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教学过程的实时性

利用计算机的高速传输性,教师可实现在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这样一来,就会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讲“电子邮件的使用”时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讲完后让学生立刻申请自己的电子信箱,并用这个信箱给老师发电子邮件,这样既能掌握知识点,又能促进师生交流,同时对操作上遇到的问题利用电子教室进行提问,老师实时进行解答,大大节省了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

3.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网络上的教学内容不仅有本校教师编制的课件,而且还有其他学校的老师编制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选取那些优秀的、适合自己的网站或课件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丰富化,促进教学改革。

4.教学方式的先进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教学生学,重点在于教师教。网络教学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但是重点是学生的学。在网络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进行满堂灌,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及能力进行学习。教师主要是组织、调控,并以作业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度、内容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等,则由学生本人决定。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仅仅就是Windows+Office。但是在现在的中小学,很多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在大学中计算机零基础的学生几乎没有了。让这些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再简单的学习Windows+Office,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受罪:学生不爱听,老师不好讲。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改变了。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改变。例如,教师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购买使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时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在介绍PowerPoint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的方法。这些内容大多数课本上都不会介绍,但是非常有用,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去学习。我们也可以对教学内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变,彻底放弃Windows+Office,转而去进行其他内容的讲解,例如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三、教学方法的改变

1.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各学校之间硬件条件差异很大,教师水平千差万别,领导重视程度不尽相同,这些因素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程度有很大不同。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基础,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同时,教师也要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突破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实现我们的目标。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来实现这个目的。

创设教学情景大致有3种方法:

(1)在上课之前,实施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前一堂课的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可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入手。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下载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好奇”地问学生:大家的手机铃声是怎么来的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这堂课的内容。

(2)充分利用实景教学,创设课堂情景

网络环境所具备的优势使得实景教学实现起来非常容易。计算机基础课程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应用电子教室边讲解边操作,这样教师教与学生学都会变得相对容易,减少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景

计算机基础课程科学性很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人为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勤于动脑。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也很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可预料的问题,教师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并且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出真知,所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教师在进行每一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地去练习,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网络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可以提供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网络的这些特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同样也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太原师范学院计算机中心)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