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2013-12-29 00:00:00慕顺财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程必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理念的潮流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一改过去传统守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主体地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教学方式,都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下面,结合本人在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几点看法和建议,以供其他同行参考和借鉴。

一、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只能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交流互动的学习空间与时间,这种空间与时间才是学生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有的教师觉得小学生年龄小,心智发展不成熟,没有必要跟这些学生去进行学习上的一些交流和互动,认为学生只有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才能学到新知识、学会新知识。按照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摆脱这种传统守旧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要角色,自己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进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和“一言堂”的课堂模式。例如,在学习了第四册12课《妈妈的爱》之后,我们可以让小学生到讲台上谈一谈自己印象中妈妈为自己做过且让自己感动的事情,说说妈妈对自己的影响和重要性。如此一来,不仅做到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还让小学生领悟到了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从而对妈妈产生感激和敬佩之情。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新教材作为新课标的载体已经在使用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开发出一种适合新课标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语文课堂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教学恰好能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学习环境。而且小学生因为年纪小,定力不够,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如果只依靠传统的教学工具粉笔和黑板很难做到让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全神贯注的状态中,而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声音、图像、图文于一身的优势,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而且多媒体技术给了学生视觉上的享受,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能抓住小学生的眼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比如,第四册17课《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有关傣族泼水节的图片和图文介绍,让学生对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独有的风俗习惯有个大致了解,而且因为其表现手法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很容易唤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帮助小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如今,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与评价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小学生都喜欢听表扬,尤其是来自于老师的表扬,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越学越有信心。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并且尽可能多地使用赞美性的语言。在对待学生时,要一视同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欣赏,从而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我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说:“真棒,回答得真好,大家鼓鼓掌”“你的想法真独特,老师都没有想到呢”“虽然答案不是很完整,但是老师欣赏你的勇气”等,这些赞美性的话我经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当学生听到我对他们的鼓励和赞美之后,在课堂上的表现会更积极。当然,我们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否则小学生就会产生只想听老师表扬的虚荣心理。

当然,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还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只有不断地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研究出更多适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教育水平都得到提高。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小学语文教学一定会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严育洪.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与案例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甘肃省环县樊家川学区)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