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教为学服务

2013-12-29 00:00:00王春燕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教学”自然而然包括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传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老师的“教”,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前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一言堂”般的灌输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对塑造人才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的准备,引领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迈向快乐的学习之旅。

关键词:教学;服务;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的教学形式在悄悄发生变化,语文教学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涌现在我们面前。而教为学服务,就是要求教师不只使学生有广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其以后“真正通过学,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所以,语文课堂应该从学生本位出发,引领学生,在原有知识、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有法地迈向快乐的学习之旅。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做好每件事的原动力。人只有对某件事有兴趣,才能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富有创造性地去做,并力图做得完美。因此,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并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学首要的工作是突出一个“趣”字。也就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之对学习由喜欢到投入极大的热情。

而要想激发学生兴趣,就要创设相应的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有:语言描绘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恰当地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会触及学生的情绪,产生一种驱使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如,教学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时,我综合运用与春天有关的音乐、古典诗词、图片等,通过多媒体展示,再配上生动的语言描绘,营造意味深远的“赏春”“找春”“赞春”等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朗诵古诗词、欣赏图片中,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使学生心理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如果说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那么创设条件,提供自主的空间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在教学中要从一切可能出发,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形式等方面的准备,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正像一位教育专家说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1.学生自选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学习。如,《七月的天山》一文,课文从“雪峰、密林、花海”三个方面描绘了七月的天山,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部分内容展开解读与感悟。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表现得兴致盎然,加上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本文的理解非常到位,印象也极为深刻。

2.学生自定方式

学习语文的过程,是学生认知方式得以展示并不断超越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不但可以使课文理解进程加速,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式体会庐山云雾的美丽。有的学生想通过多方式、多形式的读来理解;有的学生打算以画画的方式来展示庐山云雾的神奇;有的学生要摘抄、背诵文中的好词佳句……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学习,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古人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因此我们应在小学各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有所侧重地紧扣某一项训练目标,有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并始终坚持“练中导”,让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使学生的“学习”和“获得”在不断地探究和联系中得到提升。当然就教材和学生而言,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不同体裁内容的课文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根据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把学法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切不可机械、随意。如学习段落相似课文可用迁移式。

总之,如果我们能把教科书教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愉悦地参与各项活动,必然能使学生思维的火花燃烧起来。如果把学生引进了“积极思考的王国”,也会使教师进入美不胜收的“教学艺术的王国”。

参考文献:

魏书生.语文教学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三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