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13-12-29 00:00:00王玉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突破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的作用,真正促使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语文;整合;效率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是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一、诱发兴趣让课堂更有效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课文描写的景物学生没有见过,以前教师在导课时通过语言、一些图片向学生介绍,学生的兴趣不大。而信息技术的普及就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种逼真的情境,使他们产生一种真实的学习需要。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没有认识,教师可以这样导入:“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你们见过钱塘江大潮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然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演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场面,学生马上就被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自然而然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

二、创造情境突破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通过一种全新的手段,能突破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现在的教材资源内容丰富,语句优美,有些还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这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所在。在传统教学中,对重、难点的讲授,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课,描绘了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造成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故事,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对于山洪,离学生生活较远,可以找一段关于山洪暴发的录像,让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山洪过后什么都没有了的场面。

三、资源无界,助推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可以让学生用学到的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创造机会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如,在教学《颐和园》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知识水平在网上畅游,去获取不同的知识。在交流时,有的学生根据网上图片运用文字做介绍,有的学生还做幻灯片来演示等。此时,大家提供的信息深深吸引住了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就会积极地参与到课文的自主学习之中。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进行整合,正确处理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

参考文献:

刘坤.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15).

(作者单位 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卫国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