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验研究设想

2013-12-29 00:00:00邓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学生人数多,班额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良莠不齐,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根据我校实际,准备开展“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的实验研究。

[提出的依据及意义]

1.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一重要文件,为本实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2.主体性教育的理论

主体性是指人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主体性,也就是要培养乐于学习和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使学生想学习。

2.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学习、会学习。

3.打破以往“先教后学、课后作业”的教学主线,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实现高效课堂。

[实验内容]

1.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基本模式循环图

2.关于优化组织结构的设想

(1)抓实教学组织效果

①要十分重视教学组织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②要使学生认识到课堂教学对学业提高的重要性(特别要注意成绩好的和成绩较差的两极的学生状态)。

③要通过小组评比、评价、欣赏、惩戒、个别简短谈话等多种形式(切忌简单粗暴),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

④要认真总结教学组织方面的经验,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使师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抓学习互助建设

①拓宽教师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使教师成为“千手观音”。

②展现好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增进同学友谊,期待“近朱者赤”的效应。

④表彰互助小组,造就“荣誉共同体”。

⑤教师要对互助小组进行实时监测与指导。

(3)预习要求效果

①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可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需要。

②上一节课结束时,作业与预习同时布置,针对学生的情况使预习要求具有层次性,且具体明确。

③开始上课时,互助小组检查、教师抽样检查、学生自选答问。

(4)抓问题引导

①新课导入时的问题引导。可以是预习要求的问题,也可以是有关新授知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②课中规律、方法探索发现的问题引导。问题引导应有梯度、有明确的目标性。

③思维能力训练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问题引导。

(5)抓任务驱动

①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使学生有选择性,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跳起来摘桃子”,另外,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②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指导和点拨。

③采取评价激励的办法,鼓励学生战胜困难,感受收获成功的喜悦。

(6)抓精讲点拨

①教师讲授时间的限定,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

②教师讲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关键点,思维能力训练的程序与方法,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讲解知识综合运用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程序与学科方法;点拨思维方法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7)抓作业实效

①作业要适度和适量,形成“作业超市”,使不同的学生均有选择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动手、动脑。

②作业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典型性和思考性,切忌随意布置作业。

③抓好作业检查和订正,可借助学习互助小组的力量帮助教师进行落实。

[研究对象]

1~9年级部分教学班的全体学生。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文献研究法 3.行动研究法 4.比较分析法 5.经验总结法

[评估内容]

1.学习理论笔记。

2.备课、听课、评课及交流研讨的观点记录。

3.学生学习兴趣、态度、习惯的变化和学生的问卷。

4.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况及学生的作业负担。

5.教师的工作负担。

6.课堂教学任务“堂堂清”的效果。

7.根据评估情况实行加入与退出机制,进行下一轮的后续性研究。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竞晖学校)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