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分析

2013-12-29 00:00:00张丽云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一些教学方案,希望可以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音乐教育;创造能力;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小学课程中的实践性课程之一,有利于老师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培养。老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倾听音乐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方式仍然处于较为传统的阶段,老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唱歌,带唱歌,逐句来唱,非常枯燥,很少能真正吸引学生的兴趣。

2.缺乏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

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感受,只通过老师的讲解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但是我国目前的音乐课堂,绝大部分不存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教学形式较为传统。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案

1.营造教学环境,激发创造想象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怎样的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讲,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小学生仍然处于天真的时期,故而营造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摇篮曲》为例,当学习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歌曲进行想象。在这种静谧的歌曲环境中,学生非常容易受到感染,想象出一幅妈妈哄孩子睡觉的美好场景。这样的方式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对其想象力进行培养,一举两得。

2.组织协作交流、共同创造的机会

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因为小学生天性爱玩,如果每天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会使其积极性下降。通过协调交流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进行合作,提升其创造热情。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教学为例,老师让学生自由结组,对这个歌曲进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充满激情地完成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3.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工具的突出优点在于其可以特别形象、直观地将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以《老师,您好》为例,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充满动画画面的课件,配合音乐进行展示。首先,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音乐;其次,这样的方式可以吸引学生进行跟唱,既避免了老师对歌曲进行传统教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的跟唱是愉悦的、发自内心的,对其创造力也是很好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阻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最大原因就是不能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十分被动。若是进行改革,要使老师处于主导地位,时常通过合作和学生进行表演,甚至可以创编歌曲或舞蹈,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其创造能力,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所以,老师一定要从小抓起,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贾丽娜.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教师,2011(11):65-67.

[2]周蕊.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之多维因素探究[J].大众文艺,2012(22):87-89.

[3]李小凤.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102-103.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包钢第十八小学)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