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
“培”指的是培训。面对农村小学这样的群体,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首先必须转变思想。组织教师进行一系列培训,使教师知道什么是新课改,新课改的意义是什么,它改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如今的课程标准与大纲的异同点等等。教育部关于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录像,从课程改革的意义,到课标的确立和具体实施,再到各个年级教材的整体剖析,专家学者都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使新课改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注入老师的脑海中。为了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学校应该大量派出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课堂教学、听报告等,所有老师外出学习、培训的费用均由学校承担。
二、导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通过一段时间的跟踪听课后,我们发现:一部分教师改是改了,课堂也似乎变得热闹了,但仍然是课上一片欢腾,课下一片茫然。一部分教师怕讲授,似乎讲授就是传统,不合乎新课改理念;而另一部分教师则无动于衷,不接受新课改、不挖掘新教材,不去学新教法,死守传统,方法简单陈旧,课堂效率低下。找他们谈,他们就会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改啥?老胳膊老腿的,把学生教会就行了呗!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还不是凭一张卷子吗?”其实,他们也想改,只不过没转变过来。针对这种种现象,我们对课改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
1.研究教材
只有参透教材的主旨,才能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学校利用休息日,把任课教师集中到中心校对教材进行研究:以年组为单位,先对本年组的课程标准进行学习,然后再根据中心校拟定的研究提纲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如语文教材:本学期共分几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重点、难点各是什么;哪几个板块是本册书的重点,它在本册书中占有怎样的地位等等。最后在此基础上集体备出两节语文课(两课时)、一节数学课。通过标准的学习,教师们明确了他们所教年级的各个知识所应达到或掌握的程度;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教师们了解了本册书的重难点、单元重点以及解决这些重点的相关策略与方法;通过集体备课,引领教师往新课改上靠,这一方法后来沿袭到了每个开学初。
2.不断学习,为课堂教学做储备
随着新课改进行,学校的学习之风逐步盛行。大家在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同时,还努力钻研教材、学习业务。为了鼓舞老师们的热情,学校不断购买相关书籍、资料及教学用品。学校还利用每天的备课时间组织任课教师观摩优秀的录像课。老师在观看时都认真地记录,积极地评课,然后再播放专家点评进行对比。通过听评课,教师们在领略名师名家授课风格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新课改的熏陶。
3.教研活动稳步开展,本着迈小步不停步
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要达到以研促改的目的,根据我校实际,我们本着“小而精的原则”,即确立的课题小、量小。说白了,就是每学期只解决一个或两个问题。像本学期,基于一些教师在授课时还存在教教材的现象,提出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研课题词。在教师大会上,我不仅做了专题讲座,鼓励教师放手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在实际授课中检查教师的落实情况。
三、带
“带”,指的是带领。对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步不明显的及新上岗的老师进行“带”。每年开学初,我们都要坐下来对每个教师进行分析,哪些课堂教学进步比较大,哪些进步比较缓。对进步较慢的教师实行“师带徒”制度,每位领导带1~2人,并制订方案。比如,几周内达到什么程度,最后要达到什么效果,而且徒弟每三周要做一次汇报课。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叉干镇中心校)
编辑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