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后续学习之高三复习

2013-12-29 00:00:00刘焱彬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和现有的高考模式之下,有人问:“复习课到底有没有模式?”复习课的主要功效在于提高和温故知新,问题是新在哪里?拓展在哪里?怎样系统化、网络化?怎样回顾、运用、提升?如何上好高中数学复习课?这些都是大家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现在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简单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结构上,应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以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费大量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c3d23f830efe6a6419335715ec393e66,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讲授重点内容是整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及其他教学媒体的应用,刺激学生的大脑,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深刻的印迹。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虽然具有相当的难度,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复”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呢?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1)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3)在学法上教给学生“点金术”等等。

三、讲评试卷要讲究方法与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1.规范解题过程

会与对永远是数学考试的一对矛盾,如何解决这对矛盾是数学教师和学生永恒的主题。但不少学生总是不以为然,他(她)们甚至在会与对之间画等号。实际上会做的题会因为算错、看错、抄错等原因而致错,甚至有的情况下会因为结论写的不符合要求而扣分甚至得零分。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些错误呢?那就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讲,在试卷讲评时更要讲,要结合学生的错误情况有针对性地讲,并再一次告诉他们:

(1)考试要精力集中、字迹清晰、操作规范、计算正确、不涂改。精力集中、做事一板一眼是一种优秀品质,对成才大有裨益。好的习惯靠平常养成,等出了问题再来纠正就非常困难了。

(2)出现错题要重做,要查明原因,要把失误点记入“错题集”。只有把失误控制在平常,才能取得考试的好成绩。

(3)要避免不下结论或下错结论的事情发生,有的放矢。

2.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3.分类化归,集中讲评

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讲评;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讲评。在试卷讲评前,教师要做好测试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要做到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试卷评讲课上教师首先要对试卷进行认真的分析,明确学生在哪方面学习基础好,哪些方面知识有缺陷,从客观上分析试卷,研究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情况,明确当前的教学基本情况及改正的意见。要么不考,要考就得评,要评就得评好,在学生的试卷批好后,要做大量的统计工作,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以上三种措施,高中数学概念的后续复习课再也不会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和悟性,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