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学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学生能否提出有效问题方面。人们常常说这样一句话:“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真正优秀的学生。”而一位伟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有效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具有难度,因为,解决问题往往是数学或者实验的技能问题罢了,而提出问题则是一个人的创新思维的实践。”由此可见,能否提出有效问题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针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创新是发展的起点。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任何伟大的成就与发明,其重要的起点在于提出问题。而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做学问、做研究,即学会问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为学生提出质疑提供场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从学会问问题到敢于问问题。
一、数学问题的意识
新课标中曾提出这样一个观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读书有用论说到,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让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读书是有用的,无论是对人的一生还是对人的此时此刻。而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指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数学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周围的,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用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热爱数学,才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小学数学学习。为此,教师务必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吸收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数学资料,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的实用之处去。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事例以及理论替换成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与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抛弃旧有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身边的事物(如,笔、本等事物)来讲解加减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再如,教师平时可以多带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到大自然与生活中,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如,家长买菜、付钱、算账等日常生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时时刻刻存在于自己身边,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数学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质疑能力
学习的起点是思考,思考的来源是质疑。质疑对于学生而言是最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能帮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同时也是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它直接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能及时为学生解释疑惑,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疑惑,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提出质疑,如果学生有疑惑,教师应当教导学生如何解决疑惑。这是一种自我提问、自我解决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1.营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由、愉悦的氛围能帮助人打开思维,发散思维。而针对教师而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师生间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从而缩小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良好氛围的首要条件。因为,有的学生由于其性格较为内向、自卑,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以至于学生不愿问、不愿提,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有些学生由于自身智力问题,无法正确正视自己的问题,察觉不到自己的问题。此时需要教师能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揣测学生的内在想法,继而进行有效的鼓励和引导,并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思考的展示。这样,一定程度上能激活整个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不明白的问题彻底解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敏而好学、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下面将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教学的例子。在讲解九九乘法表时,我一改之前要求学生站起来背诵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准备了一副扑克牌,我想进行趣味教学效果会更好。我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抽掉J、Q、K、10,每位学生手中各有一张牌。随机翻牌,学生对翻到的两张牌进行口算,也就是乘法表里的乘法运算。然后各组进行比赛,分组计分,得分高的会胜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记熟乘法表的学生就会自动去背了,因为每个人都想要赢得比赛。而且教师只是记分员,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没有压力。
2.质疑的情景
学生质疑能力的好坏与学生自身知识积累以及能力积累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当然也与教师的教学铺垫有关。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成熟程度作为标准来设定各类问题情境,让学生身处于积极提问的学习环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提出质疑的质量。例如,在讲解单位1时,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其意思,那么,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拿出一根细绳,根据教师指示来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每相邻的两位学生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掌握到相应的知识点。继而,教师问学生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此时,大多数学生都会针对最后细绳的长短提出质疑,明明都是同样的步骤,为什么细绳的长短会不一样呢?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入对单位1的介绍。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打开心扉,提出质疑,而且能让学生从成功中体会到快乐。
3.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节奏较快,往往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相反,学生是被教师所控制的,没有自我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此,真正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首要起点是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教授知识,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提出质疑,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
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安排时间,让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提出问题,以此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用质疑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当学生真正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教师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去解决,让学生各抒己见,挖掘学生的潜在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挖掘有价值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涉及的问题通常是经过简化的问题,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务必善于挖掘和发现身边存在的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年月日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应用题的形式来启发学生思考。如,小明的妈妈回老家了,小明十分想念他的妈妈,因此他一天一天地计算着他妈妈回来的日子,三周后,小明的妈妈回来了,问,小明一共数了多少天?这样的问题既实际又耐人寻味。这种将数学问题具体到生活中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质疑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营造提出质疑的学习环境,挖掘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提出质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静婉.孔子“启发式教学”与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比较[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2]徐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何裙裙.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4]王德勋.试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方法[J].教育探索,2007(02).
[5]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国民族教育, 2006(05).
[6]朱大禹.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江苏教育,2006(06).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