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体现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种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学习课堂?我在近年的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团队合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恰当的教学要求,解决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备课是打好团体战,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最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我们化学组每周四组织几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讨论,基本做到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课件,这样实现了同学科教师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经验通用,为“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有效教学”
教育教学研究表明,以一种愉快的内容和方式去教育学生比任何声色俱厉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针对当前一部分学生呈现学习动机不强,任性,不愿吃苦,思想易波动等特征,我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给学生以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1.从教学语言入手。教学语言是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学语言除了达到“准确”“简练”“富有逻辑性”等要求,还要加上“幽默”,这样就更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
2.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课堂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课堂评价,我注意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委婉的语言批评学生,我会对准确的答案给予肯定,也会对闪着创新火花的思路给予鼓励,我会对学习态度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充满期待。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化“有效教学”
我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常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应用。有时也介绍热点问题或新材料等,使学生真正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例如,联系当地出现焚烧稻草的行为进行环保教育,也谈到“温室效应”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又如,讲授《乙醇》时,我做了如下导入:“乙醇俗称酒精,中国诗歌里有许多跟酒有关的名句。例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实际生活中,少量饮酒可以活血,有解除疲劳和振作精神之效,而过量饮酒会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酒精中毒,那么,乙醇究竟有什么性质呢?”此引出下面的教学内容。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拓展了资源,培育了学生思维,促进了“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载体,课堂是治学的终端。“有效教学”的呈现,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极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益。当然,实现“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我们还要不断思索,不断探究,寻求最佳的教育策略,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好真正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益林校区〈益林中学〉)
编辑 刘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