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班级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但有的时候经常不能如愿。大家都在各显神通的想办法让本班学生能够有好的成绩,在班级里也实践了很多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教学质量;落实;钻研教材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向40分钟要质量”。要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落实到位,去磨尖补差。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加上辛勤的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一、把准备放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力求在课堂上讲出适合于本班学生口味的课,具有实效性。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对于先吃透教材再到超越教材,作为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当教书匠,要做一个会组织、会选择、会思考、会创新的“人师”而不是“经师”。
二、把功夫下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2)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些游戏、讲故事的活动特别感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3)知识点的讲解必须到位,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会考试的内容都有哪些。
三、把磨补用在课后
教师绝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成立学习小组,可以是四人一组,因人而定。(2)师徒结对,一个成绩好的辅导一个学困生。(3)课外教师个别辅导。(4)做好中等生提高,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提高本,另外布置作业。
四、把合作记在心中
抚育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学生是学校教师的职业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要密切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可见,家庭和学校只有相互配合,并肩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学生拥有渊博的学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3][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康市第五小学)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