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三步策略谈

2013-12-29 00:00:00张惠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要想取得小学语文教学高效率,教师就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遴选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忽视的三个要环节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需求;问题启发;联系生活

一节课才有短短的45分钟,如果我们不能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地设置教学活动,那课堂效率就无法保障。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小学生岁数小,抽象逻辑思维尚待开发,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我们沿袭传统的照本宣科理论灌输,那就无法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探索兴趣。鉴于此,一线教学中,我们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筛选有效教学方案,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经验,分享一下经过自己实践考验的课堂三步走策略。

一、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语文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学的基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准确地说,工具性是语文这一学科的“形”,人文性才是它的“神”。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除了学好字词、语法这样的基础,还要让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看到一个真正鲜活的语文世界。那么,怎样才能唤起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呢?我尝试了这样几个方法和途径。

1.激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的驱动发条,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需求和欲望。所以教学活动首先就要激活学生兴趣。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多收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或者易于诵读的散文。比如,在教学《哪吒闹海》时,为了让大家掌握新词汇,强化表达能力,就让大家以故事口述的方式,分别用倒叙和顺叙等方式来讲解故事,看谁讲的新颖,吸引人。如此引导,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奠定了高效课堂的探索基础。

2.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所以我觉得,在教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和体会到汉字之中蕴含的美,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生机”的“生”字,可以让学生做这样理解,“生”字的下面是土,上面是小草发芽的样子,所以“生”字的就有“生命、活的”之意。一个简单的字变得鲜活,学生眼里的语文也便鲜活了。只有唤起学生的认知需求,才能让他们燃起探索的欲火,才能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

二、设置启发学生认知的关键问题

问题是启发和牵引学生探索认知的引擎。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用适当的办法进行引导,就能引导他们走进知识的海洋,进而探骊得珠,迁移知识生成技能。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时,我们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听一个童话故事,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新词汇,能复述故事。这才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的达成就要赖于我们的问题引导和启发:(1)三个小动物看到麦子后分别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对待麦子的呢?(2)不同的处理方式最终结果如何呢?大家觉得谁的处理方式更好呢?(3)“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三个问题步步为营,不仅引导学生回顾课外内容,学习了文章对小动物得到麦子后的心理思想及行为表现的描写技巧,还通过回答问题认识到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然后通过第三个问题让大家结合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良好创意。如此设置兼顾三维目标,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深入学生和探索,迁移知识,生成能力。

三、联系生活引导认知

语文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基础的层次来说,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在现代生活中较好地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说,语文学习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起点,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和经典故事,都可以给孩子很好的心灵补给,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叫《卧薪尝胆》的课文,课文讲述了越王勾践失败后不气馁,通过艰苦努力最终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我们在给学生上这一课的时候,我就建议不要拘泥于课本,而是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们讲出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的事情,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遇到挫折应该如何积极面对。

语文,是一门富含神韵的学科,越是这样的学科越需要用“心”去教。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能拘泥于他人的理论说教,一定要从学生实际认知规律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唯有如此才可以让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参考文献:

雷秀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高作镇八里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