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013-12-29 00:00:00徐永丰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初中数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我们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不是很理想,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浅谈我在如何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做好初一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一和小学的数学教材在知识和研究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初一数学是在小学学习算术的基础上推广引申的,与小学数学相比具有丰富、抽象、概括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初一数学虽然内容不多,难度不大,但却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刚升入中学的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带有较明显的小学特点,因此,做好衔接工作,使初一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数学学习,对学好初中数学是很重要的,我认为需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从算术到有理数的过渡

由于小学数学讲的是整数、小数、分数,它们都是非负有理数,都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但这些量是无法用算术来表示的,因此,必须引出新数,怎样引入?我认为:应从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利于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出发,为了使学生接受新的概念,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实例或已有的知识引出。

2.做好用字母代替数的建模工作

对于建立代数式,应首先通过小学学过的一些简单的公式、法则、运算律等,如,正方形的面积S=a2,加法交换律a+b=b+a等来说明,用字母表示,不但能简明扼要地表达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而且能方便地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代数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按照学习规律,主动获取知识,不断增长才干,科学地组织自身学习活动的特殊本领。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如果把知识比之为“鱼”,那么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就等于教会学生一生捕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教育界的认识是一致的,教师应怎样抓好这个环节。我认为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自学能力的起步引导

由于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没有看书习惯,无论是单元、期中或期末复习,一般都靠教师组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教师应指明自学任务,列出较详细的自学提纲,给予示范,划分的单元尽可能小一点,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理解;其次,针对内容情况,布置练习,在学生读完课本并初步理解后,要求全班学生进入练习讨论,讨论练习内容,讨论练习方法。这样做:一是初步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学习规范的书写格式,三是让学生暴露弱点,了解学生的难点,以便教师有的放矢,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敲响了警钟,有了以上的练习准备,讲解就不必重复课本了。通过起步阶段的努力,学生的自学习惯初步形成,实践证明经过一段努力后,大部分学生不但能自学,而且能自学后写出小结,提出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能力。

2.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它表现在:“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或各种解决方法,之后经过筛选,从而找到比较合理妥善的解法。”因此,发散思维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多发性的特色。创造性的培养,主要通过对例题的解答,寻求不同的方法,探索各种解法区别与联系,从而找出比较合理的妥善的解法,同时可以对课本的命题变换形式,引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品质的健康发展。

三、做好学生补差工作

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在许多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于这个矛盾我们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给较差的学生补课,这项工作的开展,需从初一开始,到初二由于新的课程的开设,数学更难理解,学生分化就更严重,这个阶段的补课工作必须做得扎实、细致,始终如一,不能半途而废,直到初中毕业。补课的内容和要求及练习,要不断提高要求,对于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鼓励,对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能使他们增加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合格率得到明显提高

总之,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阜宁县新沟实验学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