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建立师生互动合作、共同探究的课堂新秩序。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的逐步深化,许多教师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要真正实现教与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教师和学生能在合作探究中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首先处理好师生关系问题,努力构建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课堂
一、要真正树立平等观念
和传统教育观念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由教师单方面发号指令,应是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待,互动交流,共同学习的过程。基于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认可学生独立自我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思想、情绪及个性生活习惯。细观教师处理的许多事情,很多都是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观点认识与学校制度、教师的要求、意愿不一致而造成的,教师时时处处以制度规范衡量学生的行为,按自己的思想要求命令学生,自然就觉得学生越轨了,不听老师话了。如果教师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把学生当作一个发展的、个性化的人去看,如当同事、朋友看,还会觉得他出格不听话吗。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看法、观点,以平和积极的心态理解学生表现出的各种情感,要努力接纳学生的各种习惯,不要动辄批评指责。尽管学生有许多的不是,几十个不如意,只要承认学生只是一个正在变化成长的人,出现错误是发展中的必然经历,就一定能正确看待学生表现出的各种行为,积极支持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以正确的育人方法教导他们,与学生平等交流,默契相处。
二、对学生要舍得投入情感
教育工作是一项情感工程,面对一个个天真可爱、热情活泼的孩子,我们没有理由不爱他们。孩子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学生的快乐也就是老师的快乐。教师要有一颗珍爱孩子的心,要舍得对学生投入感情。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地进行引导,用心去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生活上,要主动融入其生活,关心他们的冷暖,操心学生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情感的变化,相机诱导,丝丝感化。教师要放下架子,释放真情,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力争在共同活动中彼此增进了解,消除师生的隔阂,加深感情,暖化关系。
面对后进生,教师要学会欣赏他们。孩子调皮,可好多人不是说,调皮的孩子有出息吗?有的孩子迟钝,学习跟不上,可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也并非都是考试成绩优秀者。差是一种相对,教师要善于发现所谓差生的优点、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努力张扬其个性优势。不要总是带着偏见去看他们,抓住他们的污点一说再说,反复批评、指责。事实上,因为他们差,才更需要教师关心教育他们。
三、对学生要真诚地信任
信任对学生是一种动力,对学生的信任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发意识。魏书生的学生表现出惊人的自觉性,除了教师利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以外,一定程度上也是因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信任所至。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任,教育过程中大力主张让学生进行自学,尝试学生的自主管理,这样,让学生可以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工作。由此,教学也就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关系。过去好多教师的教学,正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相信,唯恐学生能力不及,自我把握能力差,好多事情意味着大包大揽,教师领着学生走路,结果学生形成完全依赖教师的心理。做事、思考失去自信,主体意识被深埋,致使教与学的位置发生了移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看到学生自身潜在的智能因素,大力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究,让他们的智慧火花尽量地迸发出来。对待学生,教师要有大胆接受的勇气,点石成金的才气,要用自己的才智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教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和谐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从而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范坪学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