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教学模式的尝试

2013-12-29 00:00:00梁春燕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在教学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的摸索与尝试中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尝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科研和新课程改革的摸索与尝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探究”的历史课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历史教学激活学生内驱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或运用故事、游戏,激发学生情感,或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因探究而要学,或通过典型事例,贴近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因关注而导入,让学生通过真实、客观的情境再现,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思考,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

学习最大的内动力莫过于兴趣和热爱,而兴趣与热爱的心理表现,则又取决于学习过程是否能使其获得生动、愉快而又丰富的情感体验。新课伊始,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和健全学生的学习情感。

二、自主学习,自我感悟

明确的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本环节主要是进入新课后,请同学们通览课文,捕捉有用信息把基础知识画出来。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过程的自觉性。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目标的驱动下,进行相对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以便为下阶段的互动合作做好准备。

三、小组探究,共同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一种开放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协作能力的广阔舞台,它给学生更多地提供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四、互问互答,竞相发言

在小组经过合作学习后,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学习竞赛。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使学生在相互的学习挑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此期间,教师要起好引导、点拨和组织的作用,让小组间保持激烈而公平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答辩。

五、竞相小结,提炼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回顾和概括,将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理清和归类,并结合一定的实际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达到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该模式是我进行历史课教学的一般模式,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我会根据学生认知及年龄特点的不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祁建基.历史教学与初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苏公坨学校)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