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工具性功能,二是情感性功能。工具性功能的不恰当强化,缺失情感,缺少美质的语文教学何处去。
关键词:功能;情感;工具;强化;缺失
语文教学是为人的交流服务的。它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一是工具性功能,二是情感性功能。从现实的情况看,语文教学往往注重工具性功能,而忽视情感性功能。
一、工具性功能的不恰当强化
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语言性是指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功能,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写作,能读懂文章,能写清楚所要表达的行为和思想。文学性要求所要表达的思想应该具有艺术性,写出来的东西别人喜欢读,读的过程是享受,读了之后有意义。
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小橘灯》。其中有一个问题:小女孩提着的小橘灯发出的光亮象征着什么?学生沉默了好一阵子,才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始回答问题。小橘灯是圆的,所以象征着团圆;小橘灯是黄色的,所以象征着温暖;小橘灯是小女孩智慧的结晶,所以象征着聪明和智慧。可是老师说大家说得都不对,小橘灯应该象征着革命的火种。小女孩是弱小的,小橘灯也是弱小的,但是小女孩是革命者的后代,在最困难的时候显示出了勇敢和智慧,这正是中国革命的具体写照,预示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师分析得有道理,但是学生分析得也有道理。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往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思考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得不到尊重的环境中学习,学生渐渐地会失去思考的兴趣和思考的习惯。
二、缺失情感,缺少美质
教学情感的缺失、教学模式的陈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课堂上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读、学生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课堂,“三维目标”不可能实现。
由于高考、中考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的考试以及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和竞争机制,使得各种教学缺乏情感。功利主义在教育教学领域盛行,学生苦不堪言。在各种考试中无法考查感情因素,只考查各种知识和能力。这使得大多数教师过分地追求知识传授。学生每天面对没完没了的又没有兴趣、没有感情的各科教学叫苦不迭,这使得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负累。
三、语文教学何处去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论教育制度怎样改革、如何变化,都不应该改变教师对学生的感情、对教育教学的热爱。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1]陈丽娜.语文情感教育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0(09):61-62.
[2]林建国.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0(9):41-43.
[3]吕粉妹.也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3(8):70-71.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特殊教育学校)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