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分类教学的再认识

2013-12-29 00:00:00彭长江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讨论并举例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个性思维

近年来,我校围绕“在分层教学中有效开展培优辅差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进行深入探讨,采取分层合作、辅导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得到发展。如何让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发挥优越性,使教学真正为学生所服务?

一、了解差异情况,科学合理分组

分组是否科学合理、小组合作是否能有效为分层教学服务,是决定分层分类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际操作中,必须做到:(1)在思想上让全体学生明白分组的目的,消除学生的疑虑,从精神上、心理上乐于接受。要引导学生为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保持成员间有效合作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责任感,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发挥小组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2)根据儿童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性格以及兴趣的差异,尊重学生选择相关人员分组,按1∶2∶1的人数选取组成学习小组。在教师预设每节课的学习内容(以一、二个知识点为主线,贯穿课堂),优等生负责制订相应的学习内容、把关学习效果的检测,并把每个成员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成长档案,以便下节课在学习新内容时补缺补漏,其余三名轮流当纪律组长,相互督促把课堂表现的点滴进步整理成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融入进来与学生平等探究,有针对性地指导,对各组的学习效果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指导调整进度,也可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将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相学习小组”(简称B组),其余学习水平较接近的学生自愿组合成若干“间接引导、自主学习小组”(简称A组)。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但学生所处的层次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记录学生的发展变化,以学生表现为依据作适当调整。

二、创设开放学习空间,调动积极参与

开放的学习内容、开放的课堂提问和开放的练习能解除精神枷锁,自由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大胆地表露自己的想法,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参与。

1.提供开放的学习内容,各取所需

开放的内容让全体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符合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如,教学《比的应用》时,直接出示:一套西装400元,( ),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经过激烈的交流、讨论,补充了适合各自“胃口”的不同条件。主要有:(1)裤子和上衣的价钱比为3∶5;(2)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3)裤子比上衣的价格少40%;(4)裤子的价格与总钱数的比为3∶8。体现了一题多功能的价值。提供开放的内容,一方面沟通知识的纵横联系,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加深和拓宽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教会后进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易于接受并树立良好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分层设问,巧妙追问

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处的点拨和恰当的设问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在教学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教学《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学生利用列表的方法找到,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为的放球规律。提问:红球如果放12个,其他颜色的球应放几个?进一步追问:如果摸了4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有几次?一定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区别理论概率和实际概率,对它们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量的突破实现质的飞跃。

三、实施延时评价,建立评价策略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延时评价,可塑造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如,有这样的一道习题: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均不为0),那么,甲、乙两数的比为( )。

A.9比8 B.8比9

C.1比1 D.无法确定

生1:选A,因为比小,所以,甲比乙大。

生2:用倒数的知识。

生4: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答。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么这些方法到底对不对呢?你们先讨论一下……

教师能合理地运用延迟性评价,从而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从而获得了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掌握了开发“差异资源”的艺术,在差异中分层,在分层中合作,“差异”就能成为促进学生乐学、进取的重要财富。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实验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