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练点” 笔下生花

2013-12-29 00:00:00曾卫平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就如何确定这个有效练笔点谈了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随文练笔;布局谋篇;拓展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如何确定这个有效练笔点呢?

一、在布局谋篇处练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句段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的训练。

如《家乡的桥》一文,写作方法独具特色。课文的第3、4、5自然段均采用了总分式的写法。在上完这一课后,我设计了一次小练笔,以“家乡杨柳湖的景色真美丽”为题,指导学生以这一句为总起句,抓住杨柳湖的水、树、花、桥等几种景物,把“杨柳湖如何美丽”写具体。

二、在文本空白处练笔

中国人讲究含蓄美,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目的是留给欣赏者遐想的余地。我们的教材也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点,拓展文本内涵。

如,《家乡的桥》第5段的第一句话说:“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接下来列举了孩子们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跳水、钓鱼等活动,介绍了桥给“我”的童年带来的乐趣。这些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历非常贴近,而且每一项TQJ+yP9NG61eJmU0y8WMJtYSMKDlFsq4lt7RF4gvzv0=都充满了乐趣,但课文却一笔带过,没有细细描述。于是我就设计了一次小练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想象他们在各项活动中的乐趣,选一项活动把过程写清楚。

三、在拓展延伸处练笔

拓展延伸处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处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了通向生活的大门,使学生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

四、在思辨争议处练笔

描写人物真实而细致的心理是学生习作的难点。学生作文较普遍的问题是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简单化、概念化,缺少个性化的表达。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心的复杂的心理,强化个性化表达的突破口。

如,《抓阄》中的父亲艰难地决定以抓阄的形式确定姐弟俩中的一个去上学,于是,他内心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我说:“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哪。如果你是父亲,你会让谁去呢?”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这种见缝插针又与课文“血肉相连”的随文练笔,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活用表达技巧。我深信:只要教师巧妙设计,找准落笔点,坚持不懈地进行随文练笔,一定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丰城市石滩中心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