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

2013-12-29 00:00:00李东梅丁长文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从评价改革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方面,阐述了种种有益的浅层次的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学习整合

笔者针对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浅层次的尝试和探索。

一、实现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方法

1.借鉴学习整合

笔者通过分组分类地去寻找八个评价内容与德育工作、班级管理工和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切合点。将八项评价内容和对学生的常规要求和素养的培养要求相结合,将抽象的内容整理成三个方面:常规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极性评价。常规性评价可分为,集体活动、运动健康、校园礼仪和学习习惯;阶段性评价可分为,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终结性评价可分为,学习能力与态度和个性与特长。这些结合起来就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

2.设计评价表格

根据以上的思路,笔者设计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操作量化表——《我能做得更好》。用第一人称来设计表格是因为要让学生觉得这些是我能做到的,而不是别人强迫我做的。所有的评价内容分为两大系列,即基础行为习惯的量化评价和素养能力的质性评价。《自评月评表》主要是对学生基础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在《星语心愿》上是对学生做事态度、合作能力、自我反省的引导;在《阶段一、二》上主要是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态度和效果并能做出恰当的规划;在《成长记录袋》上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及时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不断反思、不断积累。基础性行为习惯的量化评价主要通过月自评和互评来体现,以总分100来计算,得分85以上为优秀,得分在80~85分为良好,得分在60-80分的等级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二、评价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做好协调工作

要保证所有教师的合作渠道的畅通,要利用更多教师的资源来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比如,在组织班级网页制作比赛之前,让电脑老师在各班进行“网页制作”的培训,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和强度。

2.要培养班级特色

“讲求共性,注重个性”是笔者所在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向。《综合素养评价表》的推广为班主任搭建了工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笔者坚持将以班级教育为主体、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为线索、以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为契机、以成长记录袋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制度的操作方法继续深入下去。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