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巧引名言警句,让理论通俗化;穿插趣味故事,让道理生动化;开展多种活动,让理论生活化;妙用优秀歌曲,让课堂轻松化;借助多媒体,让教学手段现代化。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不感兴趣。因此,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巧引名言警句,让理论通俗化
名言警句一般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名句巧妙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枯燥、深奥的思想品德道理。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承诺”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课后搜集不同时代关于信守承诺的名言警句,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学生列举了“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真诚到永远。(海尔广告语)”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信守承诺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信守承诺。
二、穿插趣味故事,让道理生动化
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如,在教学“保持乐观心态”时,可插入“一群青蛙比赛登上塔顶,许多青蛙在嚷着太难了、太高了、不可能登上塔顶之类的话,大多青蛙都放弃了,只有一只登上了塔顶,当群蛙去讨教成功的方法时,才发现他原来是个聋子”的故事。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教师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三、开展多种活动,让理论生活化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思想品德课上开展小品、辩论等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品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娱形式,在课上偶尔采取小品的艺术形式,能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分析自信、自卑、自负三者区别时,让学生分组讨论,编写有关这些方面的台词,推荐有表演能力的人来表演,同时展开小组竞赛,及时给予评价。学生的热情很高,个个踊跃参加,积极出谋划策,参加表演的学生诙谐的表情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同学们不断地为本组的同学喝彩加油,这样不仅在无形之中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品德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调整了课堂授课方式,使思想品德课的道理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思想品德课自然受欢迎了。
四、借助优秀歌曲,让课堂轻松化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社会情感和政治情感,才能真正体现本学科的德育功能,完成育人任务。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地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
五、运用多媒体,让教学手段现代化
现代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纪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的美景,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等,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靖江市新港城初中)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