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然而,物理价值的体现是建立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
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45分钟的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促使学生的综合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然而,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呢?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获得大幅度提高呢?本文就从以下几点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真正发挥物理教学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将课堂形象化,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了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该用哪种物理理论来解释湖面中的猴子的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现象的原理与之相同,有同学说:“我们平时照的镜子。”还有同学说:“牙医用平面镜看牙齿。”还有学生说:“湖中的倒影。”等等。接着,我问他们所成的像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我们生活熟悉的情境出发,自主思考,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同时,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也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借助物理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价值,要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实验展示中消除物理难、物理抽象的观点,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意识,当然,也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考虑到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所以,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实验的方式,首先,我引导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开关、导线若干按照教材中的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控制电阻不变?(2)如何得知电流的变化情况?(3)如何改变电压,并观察到变化的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记录下每次实验中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的示数,并总结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且,在自主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本节课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借助开放试题,发散学生思维
开放性试题在初中物理练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且,开放性试题的练习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授课的时候,学生已经习惯了封闭式的练习,总认为开放性试题应该全靠临场的发挥,所以,导致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练习一些开放性试题中找到探究物理的乐趣,进而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给你一个电流表、一个电源(电压不变)、一个定值电阻R(阻值已知)、两个开关、导线若干。你怎样测出一个未知电阻Rx的阻值?要求:(1)说明实验原理,画出测量所用的电路图;(2)指出需要测哪些物理量;(3)写出被测电阻R的最后表达式(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教师不要将答案固定在教参上,要鼓励学生借助自己的已有知识去寻找解决的方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素质水平也会得到加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不要因为某位学生的解法比较繁琐而去否定学生的思路;也不要因为题目简单而不去给予学生肯定。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完善评价体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都能在教师恰当的评价方式中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进而,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高效的物理课堂需要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的价值,使学生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徐家贵.浅析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11(02).
(作者单位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乔河初级中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