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景色的美丽。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3.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语和句子,背诵第2自然段。
三、教学难点
引导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同学们回顾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主要写了大草原很美丽,大草原很广阔。大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师: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大草原是怎样的一个草原?(录音)
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师:看看还有哪句话更准确些呢?
生: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板书)
师:是呀,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默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草原很美丽?同学们想想默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呀?
生:不出声。不许指着读。要用心去读。脑子里要想着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下面同学们就按照默读课文的要求去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从哪些地方写出了草原的美丽呢?
生:草原的野草、湖水,还有各种各样的野花。
师:我们看看草原的草有什么特点?
生: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图片)
师:体会带点的词“满眼、铺向”。
生:“满眼”说明除了天是蓝的,其余的全是绿色。眼睛里全是绿色。哪都是绿的。“铺向”感觉就像地毯一样铺向远方。
师:从这我们能看出大草原的草有什么特点?
生:很绿。
师:草原的草除了绿,还有什么特点?
生:还很茂盛。
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呢?
生: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师:你此时看到了如此广阔的大草原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想说什么?
生:大草原是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像铺了绿色的地毯一样。大草原像茫茫的大海一样无边无际。大草原的草好绿啊。
师:大草原是那样广阔,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呢?先指名读,师生评价,练读,再指名读。(满眼、铺向、平原、山岭、深谷、青草)要重读。
师:大草原因为草绿、茂盛而美丽,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草原的美丽?
生: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图片)
师:体会带点的词“嵌着、映出”。
生:妈妈戴的钻戒上面就镶嵌着钻石,湖水就像钻石一样镶嵌在草原上。
师:那怎样体会“映出”呢?
生:说明水很清,能照出太阳的七彩光芒。
师:大家齐读这句,看看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把湖水比喻成宝镜。
师:湖水和宝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神话中的宝镜是什么样的?
生:它们都很亮。神话中的宝镜很神奇,会放光。
师:是呀,湖水就像宝镜一样太美了,除了有湖水还有什么呀?
生: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师:你怎样体会各种各样?
生:有很多种。
师:都有哪几种呢?
生: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师:你怎样体会阵阵清香?
生:随着风阵阵吹来,散发着阵阵清香。
师:大草原是那么美丽,我们怎样能读出它的美丽呢?
师:指名读,师生评价,自由练习,再指名读。出示提纲,练习背诵。齐读,边读边想象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音乐)
师:我们知道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齐读这句,这是一个过渡句,上一段写了草原的美丽,下一段写了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作的时候可以用到。
师:你看到了怎样欢腾的场面呢?
生:有雄鹰、百灵鸟、成群的牛羊、小马驹、黄羊、牧民骑马。
师:看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图片)
生:矫健的雄鹰,小马驹在吃草,牧民在骑马,成群的牛羊在吃草,还有一个个蒙古包。
师: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给我们介绍这欢腾的场面的?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们一起伴随着那美妙的音乐再次走进大草原。(图片)
师:刚才我们一同走进大草原,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草原太美丽了,我也想去看看,很想去那骑马,想看看那的蒙古包……
师:是呀,草原静是美的,动也是美的,草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美的。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很多地方的景色都很美丽。出示图片。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走一走,看一看,感受祖国北国的草原风光。
五、板书设计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欢腾:人和动物
(作者单位 范利军: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新港小学 庄艳君: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小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