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组合作学习引发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孙广智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向前推进之时,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取代了旧的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有使用不当和使用过多的现象。有时一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课堂上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不管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学习任务是否需要,教师都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白白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认为组织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把握。

一、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

什么时间或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组织合作学习,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他马上就让学生合作交流。试想,你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怎么能知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独自解决呢?而学生如果能够独立解决得很好的话,合作学习难道还有必要吗?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依赖性,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也不去动脑思考。因此,组织合作学习前,必须要给学生一定的独自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遇到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或者一个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学生才会有合作交流的需求和动力,这时候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交流的时间太短,学生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对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就让学生停止了,教师主要是怕学生交流的时间长,占用了自己的教学时间,从而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样做的结果是:小组汇报时,教师很难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组织合作学习要精选内容

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学习,而有的内容必须让学生独自思考。如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五年级教材《林海》一课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大家分组讨论一下。”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于是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热烈”讨论起来。仔细一听,却都是与这个问题无关的话题。整个讨论和汇报的时间有三四分钟之久。这样的合作浪费了有效的40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却帮助不大。而下面这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这一内容时,她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先摆出五个小五角星,再摆七个小五角星,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和观察,得出7比5多2这一结论。可在学生动手摆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学具盒中的小塑料棒不够用了,正当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的时候,教师灵机一动,说:“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学合作摆一摆,摆完后你们讨论一下发现了什么?”这个合作学习组织得真是恰到好处,不但解决了塑料棒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助合作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三、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看作是单纯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其实,合作学习不能理解为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更缺少不了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或背着手漫不经心地无事可做,或者忙着翻看教案,准备下一个环节的安排。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参与合作过程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否则就会导致合作学习无法进行或影响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四、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做好评价

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在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倾听,同时,也要让其他小组学生认真倾听别的小组的发言,教师最后进行点评、点拨、总结。使学生明确哪些讨论的结果是正确的、有价值的,哪些结论是不正确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使每个小组、每个同学之间能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合作学习更加有效。但是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听了小组汇报之后,不予评价,蜻蜓点水式的匆匆而过,学生不知道哪些答案是正确的。这样的合作有始无终,流于形式,是无效合作。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教师不要为了赶时髦而刻意地使用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能力发展的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合作学习方式,才能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铁西小学)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