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反思先行

2013-12-29 00:00:00张龙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反思,那就要有反复。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是在不断的学习、实践、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实现的。一节课或一个活动下来,经过深思我们总能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从中找出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方法科学化,再次研究教材,选择教法,面对学生时,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首要标准是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在教学一年级语文《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我将目标定向为:(1)认识9个生字,学习两个偏旁“舟、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对于一篇短小精悍的儿歌,内容浅显、朗朗上口,我认为这三个学习目标的确立是适宜的。实施中我也尽力做到循序渐进,但是这节课里居然没有能很好地完成。这是为什么呢?课下我一直深思,回顾了课上的每个细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细究之,我们班的学生参差不齐,加之刚刚一年级入学,学习方法和经验都不足,本来认为好识的9个字,对于他们来说很难;本来简短的一首儿歌对于他们来说需要逐句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还应从简单入手,要低标准、易操作。例如,同桌间合看一本书,借助音节一名学生读生字,另一名学生倾听,然后再这样换角色。还有怎样圈画该认的字,怎样区分该会写的字等,都需要教师慢慢引导。静心深思:来自教师方面,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我及时记录了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使再教设计时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二、学生的参与状态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即教师退到幕后,将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阅读感悟、讨论交流、观察记录等活动,相互团结协作,深入思考总结,去学习新知,从而形成能力。反思案例:在教学《平等四边形面积》时,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将平行四边形沿一条直角高剪下来拼到另一面,从而组合成同底等高的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从而由猜想到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底乘高。这样学生人人参与,给他们琢磨、探究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积累经验,学会主动探究,认真做事。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对的。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无论课前教学设计多么精细,在课堂实施中都会发生教师预设之外的事情。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中进行二次备课,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找出目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否偏重了知识的传授设计,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设计;是否偏重了课内知识设计,而忽略了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设计;是否偏重了教学内容的设计,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反思案例:在教学《找规律》时,曾经通过反思改变了教学设计中例题编写“盆花、彩旗、灯笼”逐一呈现、分别提问的方式,而以“如果照这样下去,它们的第15个分别是什么颜色呢?”的提问加以统整,不但便于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也给学生预留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提高了思维含金量。

当然,课后教学反思,还应该从教学资源的利用、练习的设计、板书的设计、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一节课无论多么成功,它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一节课无论多么失败,它也可能有一定的闪光点。总结好的做法,反思课上的不足,以便日后有重点地去选择教法,设计教学程序,久而久之,有利于一个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学校)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