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能力

2013-12-29 00:00:00周彦书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智力与能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智力开发与培养能力应该也必须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各地、各学校和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与探索的重点。从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看,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尽管教法有所不同,但殊途同归。对此,笔者拟对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能力谈点浅见。

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大胆质疑的意识

语文教学中特别要强调课前的预习,要求学生对课文做到自读,即通过学生的自读研究去开发学生智力,并把预习从课外转到课内,把预习作为讲读课的一个基本形式固定下来。要通过预习自学,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速读、精读、朗读和默读的能力;分析和概括课文的能力;圈点和摘引关键语句的能力;评论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圈、画、点、批。圈,是词语;画,是画段落;点,是点关键;批,是批看法。这样,许多过去是由教师讲解的问题,现在通过学生的自学研究得到解决。

语文教师应重视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不但要评学生的答题,而且要“评问”,给学生提的问题评分。提的问题是一般的、肤浅的,得低分;提的问题越深刻、越有难度、越有创见,评分就越高。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大胆质疑是开发学生智力极有效的方法。

欲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收到效果,就必须使学生对探究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是勤奋。杨振宁教授却认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热爱数学胜于生命。当罗马大军攻破叙拉古城时,他照样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对战事一无所知。只是到罗马士兵把刀架在他脖子上的时候,他才提出了唯一的要求:“等我证明完这条定理后再杀我。”此次看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首要的是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

二、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千方百计打开学生的思路

一个高明的教师的最大本事,是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比如说,课堂提问,我们往往提问一个学生,他答对了,就不再提问第二个了。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就可总结出:教师只要接连不断地提问,充分地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把各种各样的答案都启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诸多的答案中辨别哪一种才是完美的答案。一个优秀教师在教学郑振铎的《猫》后,布置作文时就不是出个题目就完事,而是一连提问了八个学生,叫他们讲自己最喜爱的小东西。这时课堂可热闹了,有的说爱攒钱罐,有的说爱小电动机,有的说爱白鸽等,充分地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于是,这位教师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布置作文《我最喜爱的……》。由于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又教给了学生写作方法,学生跃跃欲试,产生了写作的冲动,这样指导学生作文,哪能写不好呢?

在朗读教学中,也可以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平时我们叫学生朗读课文,常说“你读第几段”“从第几行读到第几行”等。这样的任务驱动太机械,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这样提示学生:“作者在描写第三只小猫的神态时,是怎么写的?预备——读!”“为了衬托人物的感情,作者是怎样描写雨景的?预备——读!”如果学生不积极思维,注意力不高度集中,就找不到读的地方。

在作文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写随笔。虽说这也是一种文体训练,但如不严格要求,不给学生任何条条框框,任他写,放胆写,不拘一格,只要内容健康、文字活泼就行。笔者以为,指导作文时,给学生编提纲,定条条,划框框,的确见效快,容易成文,学生也很欢迎。但这样做,既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的习惯,也束缚了学生的思想,还可能形成模式,写八股文,以后打开学生的思路就困难了。因此,应任其发挥,打开思路,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翱翔。

三、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我国发展智力的传统做法。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也特别强调“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和已知,去探求新知和未知,从而把学生导入一个新的知识天地。譬如,有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邓稼先》一文时,就引导学生用“求同法”归纳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我国科学家的相同之处,去感悟他们的不平凡,效果很好。在教学中注意举一反三,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触类旁通,扩大视野,开拓知识面,从而发展智力。

语文实际讲读课中存在着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教师讲得非常详尽,把知识、方法、结论,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这种方法简便,可以死记硬背,学生也很欢迎。但这种方法会使学生离开教师就不会学习,学不活,记不牢,用不上。另一种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做,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增长了智慧,锻炼了能力。这方法不是教师灌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对照、分析而找到规律,得出结论,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得来的。这样得到的知识是牢固的,用得上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设置障碍,提高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有效措施。在讲课时,一些教师往往有意识地设置障碍,诱导学生去解决疑点和难点。在向学生提问时,从不问“对不对呀!”“是不是啊”“这是什么精神”等极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问有相当难度、深度、不动脑筋极不容易回答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是一重大的课题,语文教师只有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善于去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这一重要的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 宁夏教育考试院)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