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多数小学生一提到作文就皱眉,苦于作文,烦于作文。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经过教学探索与实践,提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习作;词汇;素材;阅读
一、扎牢字词基础,扩大词汇量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字、词、句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学生对字、词、句等基本功掌握不好,就无法准确记录语言。写作文就会出现词不达意、文理不通的现象。我班中途转入的学生较多,字词掌握不牢固,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将字认准确、写准确,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搭配词语,注重语法训练,让学生遣词造句合乎语法,合乎逻辑。对班上的学困生由组长负责让他们每天进行组词和造句的练习。经过这些训练,学困生能够做到把作文写通顺了。
二、引导学生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作文时往往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作文的内容也很空洞、很无聊。这是因为学生对事物没有观察,没有获得写作文的材料造成的。写作的素材多数是靠观察获得的,所以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把课内指导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明确目的,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教育学生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多种器官综合运用:眼看、耳听、手摸、鼻闻、嘴问、脑想,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同时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有段时间,我发现班上有很多学生在捡树上掉下来的桂花做香包,我就让他们观察桂花树后写一篇日记。学生认真观察后我就指导他们将客观事物通过头脑转化为理念和思想进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一位平时最怕写日记的学生通过观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桂花树的叶子形状有点怪怪的,像狼的牙根子,又像针连起来的小包。叶子边就像小锯子一样。我准备抬头闻闻桂花有多香的时候,小锯子就把我的小脸划破了皮,这叶子可真锋利呀!我心想:桂花这么香,不知它的叶子是什么味道呢?我轻轻咬了一口,好苦呀!原来桂花树带给别人的是清香,留给自己的是苦味呀!我喜欢桂花树!”通过观察,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内容也就丰富了。
三、搞好阅读教学,落实读写结合
语文教科书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重点。每一个单元所选的每一篇文章文质兼美,其习作的方法和技巧都是学生习作的蓝本。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还注重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谋篇布局、语言特点、表达方法及技巧等,让学生仿写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学了《桂林山水》我就让学生选择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写排比句。学了《鱼游到了纸上》我就让学生对班上某个同学进行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完后让学生猜猜描述的是哪位同学?让学生学会介绍人物要抓住他的特点。
四、寓教学于活动中,丰富生活经验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生活阅历要比外面学校的学生窄一些,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切身体会,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如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玩直升飞机》《做书签》《学残疾人画画》《争当小小播音员》《有趣的故事演讲》等活动。活动后老师及时对学生进行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优美多了。
五、拓展阅读空间,积淀语文素养
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因此对于教科书上选编的文章,我都会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背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歇后语、名言、谚语、诗文等我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我还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每周给学生固定两节晚自习进行课外阅读和展示;每天要求学生在组长处背诵5个优美词句;每次互改日记和习作后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朗读;每月为学生提供一次课外阅读参考书目。长期这样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利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更生学校)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