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一生与好书相伴,在书海遨游,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习惯;预习习惯
良好的阅读积累能够丰富学生的生命内涵,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好读书、读好书,让学生一生与好书相伴,在书海遨游,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我始终坚持预习习惯的引导。
预习不仅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知识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效率和质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教给学生有趣、实用的预习方法。预习歌谣:一标段儿,二画圈儿,三画对勾,四画词句,五画问号。即先用数字标出自然段,再圈出要求“会认”的生字,用“√”勾出要求“学会”的字,了解他的音形义,然后,用“用波浪线”画出好词佳句,最后画疑难,结合课后题不明白的地方标画出来。学生在预习中不知不觉已经读了三遍课文,为课堂中的语言实践奠定了基础。
小学生的预习习惯需要逐步加强的。最初,我在课堂上是一个个步骤分解进行的,学生拿着笔,嘴里先背一遍歌谣,然后就一边读一边画。熟能生巧,经过师生的反复实践,我们觉得“预习歌谣”还是易行有效的。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才布置每天的预习作业。经过预习,在学习第三单元《风筝》《秋天的雨》等几篇课文后,学习效果明显,课堂气氛活跃。下课后我和学生都觉得很快乐,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掌握了预习方法,扫清了学习障碍,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有些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边读边画的情景让人感动,有的孩子把课文读了又读、画了又画。更令人欣喜的是,看到孩子会用、乐用此法了。有的学生还创新出自己独特的画法。现在,有许多学生上了初中,还在沿用着这种预习方法。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相信,学生学习能由自主预习逐步提升到自主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今中外大量实例证明,书读得越多知识就越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爱读书的孩子必然见识广,爱思考,会处事、会表达、善于协调,能合作,具有开拓性、竞争性。在养成预习习惯的基础之上,读书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三年级的学生处在阅读和作文并存的关键时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才会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才能在作文中做到“有源之水”。
现在我带的班是三年级,从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定下来读书计划,在小学阶段读100本好书。孩子刚入学时年龄小,都爱听老师表扬的话,上课问题回答得好,我就说上一句:“你知道的真多!书一定读得也多。”以此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下课时,学生都拥在我旁边,告诉我,他读过什么书。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读书,我就让学生把书带到学校来,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共同分享。现在一下课,经常是学生三个一伙、五个一堆地挤在一起读书、交流。
学生通过多读一些书,慢慢地累积下来,懂得的道理也就多了,也就变得成熟、稳重和懂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要有好习惯,教师首先要有好习惯。在工作中,我们自身也要注意读书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富兰克林说:“热爱书籍吧,因为它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继续努力,做一名学生读书道路上的引导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书香陪伴中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建三江七星农场第一中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