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鉴赏的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就课堂教学实践论述了散文教学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品味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阅读古今中外优秀散文典范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丰富意境,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领悟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魅力,体味大自然与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与生活美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陶冶情操,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与道德的修养。
一、整体阅读,理清文章的思想脉络
作者总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表达观点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作者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遵循的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住作者的思路,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寻找作者借以文字所要表达出的感情或观点,对文章也就有了大概的理解。所以,散文阅读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在课前通过对作者的了解,让学生知道朱自清是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因此,文中也就有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开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文中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抓住这一点,再去阅读,找到心里颇不宁静到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忧愁到沉浸在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悦到发出“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到惦记江南的行文脉络,理解文章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穿透语言,凸显文中深潜的语言盲点
日本学者浜田正秀说:“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与感情的代名词,它是介于事物同精神之间的一种媒介体。”散文是一种有洁癖的文体。如何穿透语言的壁垒抵达核心,首先得抓住诗话语言,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优美语句,这样也契合高考考纲中对重要语句理解能力的培养。诗话语言包括优美的用词、诗句的引用和妙用修辞的句子。例如,在教学《听听那冷雨时》时,就可以紧扣一些叠词“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诉诸视觉,同时也录下了风雨的声响,“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造成细碎的声音富有听觉的刺激力;《乡土情结》中众多引用的诗句;《荷塘月色》中的“微风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的运用尽显其妙。其次,解读有哲理性的句子,《我的四季》《直面苦难》《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中也不乏哲理性语句。其他还有一些陌生化处理的句子、中心句、结构上起作用的句子等等也是解读对象。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的学习过程应该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及运用语言就印证了这一点,散文阅读教学的本质从某个层面说就是“学习语言”。
三、课题教学,表达散文诗意般的情感
散文精美的语言应该经由教师或者学生的口中表现出来。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深刻揣测散文情感,学生也应该在学习前进行认真预习。在课堂上要么师生用心、用情朗诵倾听,要么提问学生在预习后对课文情感最基本的了解,然后综合起来全面深刻把握散文中蕴藏的情感。例如,《陈情表》这篇散文中,如泣如诉地讲述了作者自己“忠孝不能两全”的感情。在朗诵中,教师或者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在当时情境下为难的李密,身临其境地朗诵这篇散文,用情、用心近距离体会李密万般难全的怖惧之情。“臣欲奉诏奔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第一段我们体会出关键词——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与恳切之情;第三段真挚与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和期待。在学完本课散文之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其中的一些名句,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深化对文章的认识。经过这样的学习,师生都会对散文作者抒发的感情留下深刻印象并进行扩展,达到深层次理解。
四、逆向推进,赏析散文语言表现方式
阅读是一个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过程。通过散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作文能力。所以,在散文教学中要结合写作方面的训练。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仿照作者的某些手法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对作者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评价,与学生仪器评点他们作文,获取写作的经验。在逆向推进的过程中,不妨采用这样的方法:(1)诵读。学生要大声地朗读、轻读;教师也可范读,也可以是学生齐读;自由朗读也可以用比赛的形式阅读。通过这样的诵读,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进而对作者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共鸣。(2)开展比较阅读。这种方法对于高中生来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探究中。比较阅读又可分为类比与对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用于相近题材不同内容的文章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雨果《巴尔扎克葬词》时,既可以类比同是悼词的特点与文中的修辞方法,也可以对比其他方面的不同。
总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活动。教学中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选择作品时可以按作品、按时代、按作家、按题材、按文体等分类组合,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分到合,循序渐进地进行。
参考文献:
[1]牛福文.让“道”在语文教学中彰显树人的威力[J].辽宁教育,2011(6).
[2]陈云波.论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2009(1).
[3]徐焕风.浅谈散文的“文眼”教学[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金湖县中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