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故事

2013-12-29 00:00:00李永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1期

摘 要:家访路上,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用教师的爱叩响学生的心门,用家访架起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上,让教师与学生越走越近,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多一分亲近,也多一分教育的成功。

关键词:家访;学生;教师;感动

在“比、访”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已经走访了上百个家庭,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在读着他们故事的同时,也慢慢读懂了学生本身,我们也在不断地思考、调整、改善着自己的工作。每一次家访过后,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心与心的碰撞和情与情的交融,在一轮又一轮的家访路上,我心甘情愿地辛苦着、收获着、感动着、快乐着!

宋超(化名),聪明伶俐、略带腼腆的帅小伙,可是他神情落寞、孤独郁闷,学习时会经常走神,稚嫩的脸上偶尔有一些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和忧郁。整个冬天只有一件像样的棉袄,这跟周围衣着光鲜的学生相比实在是太寒酸了。毕竟,在这所距离县城只有3.6公里的学校来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感觉他家困难,也有思想准备,但是走进他家还是让我吃了一惊。宋超的家很好找,在一大片高楼之间的那间低矮的土房就是。那是一个大晴天,早晨8点多一点,外面艳阳高照,可是一踏进门槛,屋里就暗下来了,那是一间怎样的住房呀,在堂屋中间用木板隔开,外面是堂屋,里边是厨房,紧挨着木板的是一条非常陈旧的老式条几,这张条几几乎占去了堂屋一大半的空间,从堂屋门到厨房门只有四步左右的距离。孩子父亲说他们家有三个小孩。宋超是最小的,也是唯一的男孩,她的两个姐姐也都在高中读书,三个孩子读书,负担很重,而他们家只有他一个人挣钱。我们看出他说的是实话。面对那样的困境我们无力改变,也就不能多说什么,只是带赞赏性地向家长汇报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听到我们的赞赏,父亲高兴,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起来了,我相信那一刻他一定为自己感到骄傲。其实在家访之前,我们语数外三位教师还商量着想让家长帮忙督促宋超再努力些,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谁都没有再提,毕竟孩子父亲肩上的担子已经够重了,我们不想再给他增加任何额外的负担,只能自己想办法帮孩子提高。而对于宋超,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之下,他已经做得够好了,我们不忍心再给他提任何要求,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影响他,帮他做得更好。从宋超家出来,很久没人说话,对宋超家庭的了解显然来得有点迟,我们也不知道类似宋超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注定要承受更多独生子女所没有遇到、也不可能承受的生活磨砺和艰辛,可是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我们看惯了独生子女的飞扬跋扈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依旧生活在贫困当中的学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帮助,这次走访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你只有走进他,才能了解他,只有深入他的家庭,才能弄懂他的内心。我们现在知道了孩子走神、忧郁的原因,接下来也就知道怎样做工作了。回校后我们分头在网络和书籍、杂志上收罗了不少关于寒门学子、名人名家成才成功的故事,语文课的“每日一则”小故事全都用来讲这些不畏艰难困苦、发奋成才的励志故事,整整讲了一个月。针对宋超擅长写作的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在组织大家评选最佳学习心得时,宋超获得了第一名,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由我们三位教师凑钱买来的羽绒服,捧着这份特殊的礼物,宋超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转变——孩子变得开朗、大方、合群,笑容多起来,学习也积极了。在期末考试当中,他由进校时的1600多名考到了全县513名,这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奇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安慰。

这只是我们家访路上诸多故事中最平凡、普通的一则,走在家访路上,我们慢慢读懂了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的惊奇、感动、震撼还有很多,围绕学生、围绕家访,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不断深入的家访也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教师,从奉命行事到自觉自愿;学生,从惴惴不安到热切期待;家长,从客客气气到推心置腹。教育,需要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让我们用爱叩响学生的心门,用家访架起一座家、校之间的连心桥,在这座桥上,愿我们与学生越走越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亲近,也多一份教育的成功。

(作者单位 湖北省房县石堰河初级中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