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的教学情况调研

2013-12-26 07:25唐沛
学理论·中 2013年11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师资力量课程设置

摘 要:2013年初,自上海市教委提出学术英语这一全新概念之后,上海的一些高校开始筹划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改试点工作。基于对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的了解,本研究从参加这一教改试点的上海高校中选出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四所高校,对其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调研结果旨在对学术英语改革的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力量等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设置;教材;师资力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48-03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已历经数次改革,但是无论哪一种改革,都不曾改变大学英语作为基础通用英语的这一主要教学内容。2013年2月27日,上海市教委的沪教委高[2013]2号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学术英语。通知指出:试点高校要以学术英语为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用英语直接从事本专业学习、工作的能力,并使其在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和竞争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显然不仅是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根本改革,也是对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考核等系列改革。一言以蔽之,这一改革史无前例。出于对大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需求、学术英语教学改革的动机和具体内容的关注,笔者对上海市四所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希望调研结果能为学术英语教改提出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1.针对学生设计的研究问题。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情况如何?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实际需求如何?学生对学术英语改革的认识如何?对学术英语改革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力量有什么看法?

2.针对教师设计的研究问题。目前教师如何看待大学生实际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高校教师对于学术英语改革的认识如何?对学术英语改革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力量的具体看法和建议。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来自上海市参与2013年学术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的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包括这四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其中,每所高校调研了15名教师,2个专业各15名学生,专业涉及文科、理科和商科;接受调研的教师总数为58名(除两人未交回问卷),学生总数120名。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包括调查问卷和个人访谈。

第一,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根据学生身份、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对学术英语教改的看法三方面设计内容(表1)。教师调查问卷内容则涉及教师身份、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看法、对学术英语教改的具体看法三方面(表2)。

第二,个人访谈是采用走访或电话采访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方式。教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感受,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看法,以及对刚刚开始的学术英语教改的想法;学生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价和对学术英语的理解和期望展开。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调查问卷都是打印出来、发放给各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填写的。根据收集上来的数据可见:共有120名学生填写并上交了学生调查问卷,其中有29名男生(占24%)和91名女生(占76%);按年级来看,有60名大一学生(占50%)、30名大二学生(占25%)和30名大三学生(占25%);按学校种类来看,有30名文科学生(占25%)、30名理科学生(占25%)和60名商科学生(占50%)。由此可见,参加调研的学生基本包含各类高校、各个年级,所收集的数据有一定代表性。发放的60份教师调查问卷共收回58份。填写调查问卷的教师中,男教师13名(占22%)、女教师45名(占78%)。教师的年龄大都在30到59岁之间。从教师学位背景来看,有3名教师为本科学位(占5%)、40名硕士(占69%)、14名博士(占24%)、1名博士后(占2%)。教师的专业包括英语教育、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翻译和语音测试。从教师的职业背景来看,57名教师一直担任高校教师(占98%),只有1人曾在企业工作过(占2%)。总体看来,参加调研的教师包含各个年龄段、不同学位背景和专业背景。对于所收集数据的整理主要采用绘制图表,并加以比较分析的方法。

2.通过个人访谈收集的数据。对于通过个人访谈收集的数据,主要是在现场笔记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分析,以便进一步补充和解释调研结果。

二、调研结果

(一)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现状和需求

在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中都有这样一题:将大学生的实际听说读写能力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这里根据学生和教师的第一选择绘图(图1)。

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学生将自己的四种英语基本技能由强到弱的排列为:阅读、听力、口语、写作,而教师对此的排列为:阅读、口语、听力、写作。显然双方都认为学生的阅读技能最强,而写作技能最弱。从四种技能本身的特点来看,阅读、听力都是英语学习中的输入过程,是吸收、汲取英语知识的过程;写作、口语才是英语学习中的输出过程,是在理解掌握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还是比较弱。

在学生问卷中,39%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对提高英语水平帮助不大或根本是浪费时间,这个比例虽然没有超过半数,但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英语技能见表3。

从表3分析可知,虽然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差,但只有15%的学生希望提高这一能力,这其实体现了学生对英语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82%的学生都渴望提高口语能力,可见他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英语口语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同时也暴露了大学英语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方面还存在的问题。

至于用英语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感觉挑战性太大。谈及用英语与人谈论专业内容时,表现较好的47%的学生也只是基本能够听懂对方的话,英语也基本通顺。若是阅读专业英语文章,能读懂大部分内容的学生只有18%,48%的学生只能读懂一点。如果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只有10%的学生基本能写,56%的学生选择比较困难。

(二)对学术英语的认知现状

1.对学术英语的总体认识。54%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学术英语。对于学术英语的性质问题,学生和教师的认知情况如表4。

表4中的百分数表明50%的学生认为学术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50%的教师认为学术英语其实是介于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之间的。

2.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的认识。60%的教师认为学生英语的课程设置应该立足本校专业特点。根据蔡基本、刚的《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以下简称《参考框架》),改革后的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将包含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这四部分的课程内容孰轻孰重,学生和教师的看法各异,请参见图2。

由图2可见,绝大部分学生认为通用英语还应该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其次是专门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最后是通识英语。这反映了学生对基础英语的学习还有一定的需求,同时又渴望学习专门学术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教师对此的看法与学生截然不同,经历了无数次教改后,他们已经认识到在大学生高考英语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英语教学不能再过分强调基础英语。他们认为通用学术英语应该是主要教学内容,其次是通识英语、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

3.对学术英语教材的看法。对于应该使用的学术英语教材,学生和教师的观点基本一致(如表5)。他们的第一选择都是国外教材,第二选择是自编教材,最后选择是国内已经出版的教材。

另外,从教师问卷反映的数据来看,部分教师选择了外研社、外教社等出版社的学术英语教材,原因主要是比较权威、质量较高。58名教师中36名(占62%)愿意编写教材、21名(占36%)不愿意编写、1名未选择。其中,愿意编写教材的主要原因是编写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不愿意编写的主要原因是受自己所学专业的限制。

4.对学术英语师资力量的看法。95%的教师认为学术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培训教师,64%的教师感觉培训的原因在于教师对学术英语缺乏了解。至于教师培训的具体方法,45%的教师选择去国外高校培训,其次是请名师来校做讲座、开研修班,集体备课和去国内名校培训。参与学术英语授课教师的要求请参见表6。

从表6可见,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其次是有活力的中青年教师;而教师的首选是有教学、教改经验的教师、其次才是有专业背景的教师。

三、结论和建议

本调研结果显示:虽然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多次改革,目前有综合英语读写、视听说、自主学习等诸多课程,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写作、口语能力较差的现状,学生渴望提高的依然是他们的口语、听力等基本英语能力。这显然暴露了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师资力量问题,而且更是多年来基本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教材选用等问题。而今年刚启动的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强调以学术英语为核心,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但是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具体举措还需探讨。

(一)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

50%的学生认为学术英语就是专门用途英语,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潜在需求,对从事专业英语学习乃至将来用英语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渴望。但是不能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学术英语直接理解为专业英语,原因有二:其一,目前各院系专业已经为学生开设了一些专业英语课程,由专业教师用英语或双语为学生上课。这些教师精通专业,英语口语也好,在教授专业英语课程方面独具优势;而大学英语教师大都没有其他专业背景,教授专业英语课程必然有些勉为其难。其二,教改中的学术英语其实应侧重于教学生如何用英语来从事学术研究,即通用学术英语,这从雅思考试的学术类写作上可见一斑。雅思的学术类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目的就是评估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否达到了大学或研究生学习的要求。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掌握诸如分析描述图表等学术写作方法,以帮助学生达到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综合上述两种原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学术英语的确如《参考框架》中所设想的,一方面教授学生如何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即属于通用学术英语;另一方面在专业英语方面浅尝辄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做好铺垫,即专门学术英语。

至于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在新教改中的比重和内容则应该结合各校专业特点、生源和学生毕业职业需求情况,具体规划设计。

(二)教材选用方面的建议

今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涉及通用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四种教学内容,分四个学期为大一、大二学生授课,相关教材的选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北京市部分高校开展学术英语改革已经为期一年,但是放眼国内出版书籍,还没有一套针对这一改革的对应教材。因此,参与这次教改的高校面临着选用国外教材、国内已出版教材和编写新教材几种选择。本调研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国外相关教材是第一选择,自编教材是第二选择,国内教材是第三选择。

国外教材既可以直接从国外大学引进,也可以通过向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样的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引进世界一流大学优质教学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学习以引进。自编教材具有个性特征,所以应注意:第一,以了解国外教材或国内出版教材为基础;第二,立足于本校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突出培养学生较差的写作、听说能力。国内教材的选择可以根据各高校特点,适当借鉴北京教改试点高校的选择。

(三)师资力量方面的建议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场全新的改革,一个全新的观念,对师资力量的要求自然也不同以往。本调研显示:对于学术英语授课教师,学生的第一选择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教师。但是,这一选择基本无法实现,因为大学英语教师近100%都是英语专业背景。学生的第二选择是年轻、有活力的中青年教师。学生的第三选择是有一定教学和教改经验的教师。任何新事物出现必然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学术英语教改也必然引发大学英语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思考。本调研数据表明,95%的教师认为教授学术英语的教师需要培训,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对学术英语不太了解,觉得学术英语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原先的大学英语。

师资培训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近半数的教师选择去国外高校培训,理由是他们在学术英语方面比我们更精通、更有经验。第二,请国内外的名师来学校,为教师做讲座或开研修班。笔者于2012年参加过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IVEY)商学院陈时奋教授主讲的案例教学师资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这种培训方式值得推行。第三,既然北京部分高校从去年已经开始学术英语教改试点,可以考虑让教师去国内的试点学校取经。第四,也是对于学术英语教学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教师集体备课,分工合作,讨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陈坚林,顾世民. 试论大学英语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外语电化教学,2011,(1).

[3] 唐沛. 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的任务教学法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

[4] 张为民. 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的探索——清华大学公外本科生英语教学改革设想[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师资力量课程设置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怎样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效果
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研究综述
当前中国高中国际部教育何处去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