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栋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肥胖带来的各种疾病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2011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和《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按照我国颁布的BMI各等级标准统计,2010年成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9.9%,比2005年增长1.9个百分点,自2000年以来,我国成年人的体重增长幅度大于身高,呈现出超重与肥胖率持续增长且肥胖和超重学生检出率也持续增加的趋势。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重要时期。为确保肥胖学生身心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肥胖学生的身心状况进行调查,为肥胖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预防,促进肥胖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及体育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2.1 研究对象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分为肥胖、超重、正常体重、较轻体重和营养不良5个级别。本研究以河南省某高校大一学生中的肥胖学生为研究对象. 表1显示了男女大学生的各体重级别人数:女生肥胖人数为97人,男生为139人;正常体重女生人数为1 045人,男生为880人。
表1 河南省某高校大一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各级别人数及比例情况一览表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以专业为单位,在学校机房分别对各专业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网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问卷调查。
2.2.2 测试法
对受试学生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进行身体素质和部分生理指标的测试,测试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男1000 m/女800 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
2.2.3 数理统计法
第一步将数据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系统(大学版)》中导入EXCEL2007。对数据进行筛选,去掉缺失值和无效值,再将正常学生与肥胖学生的数据分别进行统计;第二步对学生心理问卷进行统计,将正常学生与非正常学生进行区分;第三步对前两步整理出来的数据和血压等数据进行合并,即挑选出肥胖学生和正常学生的身心健康测试数据,并通过软件SPSS13.0进行分析。
3.1 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表2显示了肥胖与正常体重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指标的T检验比较,可以看出,正常体重与肥胖大学生在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综合素质得分和台阶试验指标上具有高度显著性的差异;在身高和坐位体前屈指标上差异不具显著性。T值中身高、体重和肺活量为正数,说明此三项指标肥胖者大于体重正常者,其它指标为负数,说明肥胖者各指标低于体重正常者。数据显示:正常体重男大学生的体重均值为63.3 kg,而肥胖者为78.5 kg,正常体重男大学生肺活量均值为4 330 ml,肥胖者为4 709 ml,说明大学生的体重与肺活量成正比,体重大的学生肺活量也稍大,但是,从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析,正常男大学生的得分要远高于肥胖大学生,说明男大学生体重的增长要大于肺活量的增长,而身高指标差别很小不具统计学意义。坐位体前屈指标虽不具显著性差异但是其平均成绩上,普通体重学生要好于肥胖学生。表3显示了肥胖与正常体重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指标均值、标准差及T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体重、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综合素质得分方面正常体重女大学生与肥胖女大学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肥胖女大学生的肺活量均数为2 948 ml大于普通体重女均数的2 773 ml,但是与男生一样,肥胖女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远小于正常体重女大学生。在立定跳远、台阶试验、坐位体前屈和综合素质得分这几项高优指标上,肥胖女大学生也都小于普通女大学生。综上分析,肥胖大学生的各项测试指标及衍生指标对比中只有体重、肺活量高于普通体重大学生,其它指标均低于普通体重大学生。
表2 肥胖与正常体重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指标均值、标准差比较
表3 肥胖与正常体重女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关指标均值、标准差比较
图1显示了肥胖和正常体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不及格率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正常体重大学生在各项指标上的不及格率均低于肥胖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立定跳远指标上不及格率均占有较大的比例,正常体重男生在肺活量体重指数上不及格率为11.8%,立定跳远不及格率为21.6%,而肥胖男大学生分别为27.0%和30.6%;正常体重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的不及格率为24.3%,立定跳远为40.7%,而肥胖女大学生分别为53.6%和48.0%。综合素质得分的不及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女大学生19.2%,肥胖男大学生12.5%,正常体重女大学生3.9%和正常体重男大学生2.9%。坐位体前屈指标均相差不大,台阶试验的不及格率均在较低的水平,最高为5.6%,最低为2.1%,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台阶试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规范的完成测试,导致测试分数相对较高。
图1 肥胖和正常体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不及格率示意图
图2显示了肥胖和正常体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的优秀率。通过比较发现,优秀率方面肥胖大学生在各项指标上均小于正常体重大学生。坐位体前屈的优秀率均占较高的比例,这可能与其评分标准过低或测试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有关。肺活量体重指数中正常体重男大学生的优秀率为21.8%,高于肥胖男大学生的4.2%,而正常体重女大学生的优秀率为9.6%,高于肥胖女大学生的0.6%。从综合素质得分来看,正常体重男女大学生的优秀率分别为14.8%和8.6%,而肥胖男女大学生的优秀率仅为0.6%和1.6%。立定跳远的优秀率与其它几个指标相比均较低。可见,肥胖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优秀率过低,主要是立定跳远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低所致。
图2 肥胖和正常大学生各体质健康测试部分项目优秀率示意图
3.2 肥胖大学生部分生理测试指标的统计分析
表4显示了肥胖与正常体重大学生部分生理测试指标的均值与标准差。可以看出正常体重男女大学生在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3个指标上具高度显著性差异,上述指标体现了人体心肺功能的强弱,肺活量为高优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将高血压的标准确定为140/90 mmHg,临界高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130~139 mmHg,舒张压85~89 mmHg。虽然临界高血压不属于高血压范围,但发展为高血压的可能性很大。可见,肥胖男女大学生在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上接近或达到临近高血压值,如不注意,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心率的次数均相差不大,正常体重大学生的心率要稍低于肥胖大学生。
表4 肥胖与正常体重大学生部分生理测试指标均值、标准差比较
3.3 肥胖大学生SCL-90问卷调查中各因子的统计分析
SCL-90是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适用于测查人群中那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共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均采取5级评分制,包括“没有”记1分,“很轻”记2分,“中等”记3分,“偏重”记4分,“严重”记5分。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应其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全国常模结果,问卷总分超过160分即均分超过1.78或阳性(单项分≥2)项目数超过43项的学生,需进行进一步观察。表5显示了肥胖大学生与正常体重大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值,通过观察发现,正常体重大学生在各项指标中其均值均小于肥胖大学生,肥胖男大学生的各项指标均小于肥胖女大学生。通过正常体重大学生和肥胖大学生各因子的T检验发现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恐怖方面两者具高度显著性差异,在强迫症状、焦虑和总均分方面具显著性差异,其他因子值无显著性差异。在肥胖男女大学生各因子的T检验可以看出,两者在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方面具高度显著性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和总均分方面具显著性差异。综上可知,正常体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肥胖大学生,肥胖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肥胖女大学生。
4.1 结论
1)整体上看肥胖男大学生的比例要大于肥胖女大学生的
表5 肥胖大学生与正常体重大学生SCL-90量表因子得分均值比较分析
比例。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差于正常体重大学生,其综合素质得分优秀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大学生,而不及格率高于正常体重大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优秀率肥胖大学生均差于正常体重大学生,而不及格率高于正常体重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是影响肥胖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最重要一项指标。2)生理指标上分析肥胖大学生的肺活量有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跟不上体重的增长,肺活量体重指数远小于正常体重大学生。肥胖大学生的血压均值处在临界高血压状态。3)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正常体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肥胖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恐怖方面两者具高度显著性差异;肥胖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肥胖女大学生,两者在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方面具高度显著性差异。
4.2 建议
1)导致肥胖的因素很多,首先要在饮食上进行科学的控制和合理的搭配。2)在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肥胖的危害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3)抓体育课堂教学,有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培养肥胖大学生的锻炼习惯;对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高校“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 h。4)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帮助解决肥胖学生心理问题,并为他们制定体育锻炼的运动处方,切实提高肥胖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统计[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王晓芬.体育统计与SPSS[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 林志超.大学体育标准课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4] 刘玉梅,贾丽娟,武光林.天津市某高校新生身高体重和肥胖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 2009,31(7):611-615.
[5] 乔来明. 对肥胖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08,34(15):2912-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