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2013-12-26 02:28郑先常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生源健康状况心理健康

郑先常

屡见诸报端的大学生“跳楼自杀现象”、“马加爵事件”、“网恋现象”、“网瘾现象”等一系列问题给人们敲响了警钟——象牙塔的高材生们生病了,且病的很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大学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终极阶段,他们的素质高低决定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准。他们关系国家的未来,他们关系国家的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决定我国的建设现代化的速度和质量,他们的整体素质关系我国的未来。只有及时准确的观测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新型综合化复式人才。本文选取了不同地域的两所高校大学生新生作为对象,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发现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并及时解决存在他们心理上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时刻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顺利完成学业,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同时,也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我国有关部门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制定有关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分别为河南中医学院2011级新生为4 752人研究对象,但统计有效数据为4 738人,男生人数2 983人,占总数的63%,女生1 755人,占37%。生源地界定:大城市为省会以上城市,中小城市是地级市和县级市,乡镇和农村为县城,乡镇和农村。其中,来自大城市的生源人数1 174人,占总人数24.8%,中小城市1 575人,占33.2%,农村人数1 989人,占42%(见表1)。

表1 所调研学生情况统计表(N=4 738)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ncklist90,scl-90)。此量表含有9个因子90个项目,其中包括身体不适应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内容。并根据有关问题设计问卷,问卷效度v=0.78,信度a=0.83。对当代大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 752份,回收问卷4 738分,回收率99.7%,有效,100%。

1.2.2 逻辑分析法

对有关问题的现状数据进行逻辑分析,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归纳、比较、综合等方法从而得出结论,为后人的继续研究提供便利条件。

1.2.3 文献资料调研法

以 “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大学生”等关键词通过图书馆期刊网、百度等引擎进行搜索相关文献,并查阅和购买相关书籍, 从而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1.2.4 数理统计法

调查研究搜集的数据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为结论的得出和原因的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目前,大家认同较高的是世界精神卫生学会关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生活中有幸福感,工作效率高。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认知正常、情绪良好、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协调和自我意识恰当四项[1]。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呈现以下几种特征。

2.1 大学生与全国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

由表2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与全国青年的心理健康的常模相比,大学生和青年常模的数据中,躯体化因子得分分别是1.28±0.39和1.34±0.45;人际关系因子1.63±0.55和1.76±0.67(注:前者为大学生因子得分,后者为全国青年常模得分,下同);抑郁因子1.43±0.45和1.57±0.61;敌对因子1.41 ±0.43和1.50±0.57;偏执因子1.44±0.56和1.52±0.60,从得分结果对比可以看出前者都小于后者,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相反,而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和精神病症状因子得分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得分都大于全国青年的常模,且强迫因子和精神病性因子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焦虑因子差异性显著(P<0.05),恐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只从统计结果无法准确描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因子的得分情况或得分因子所占比例的大小来判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表2 所测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国青年心理健康常模的对比表±s)

2.1.1 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国内青年人

从躯体化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和敌对因子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青年。主要是从 “学生”过渡为“人才”的原因,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学生只会学习,而至少是一个人才的半成品了,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所在了,所以心情会轻松许多。另外,大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注重点也开始转移,不再仅仅是学习,而是注重交际、结交朋友,敌对的情绪有所缓解,对自己需要提高的素质针对性增强。

2.1.2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也要看到其他的影响因子得分不容小觑。大学生的强迫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得分都高于全国青年心理常模,且差异显著,特别是强迫因子和精神病因子差异性非常显著。当代社会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之快令人乍舌,高科技充斥着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人才的大量涌现和人才需求的逐渐变少,都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高校扩招的大门敞开,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大部分学生都能享受的权利。高等教育资源的增长速度无法跟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所以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线下滑。所以,大学生踏入大学之门除了庆幸自己已经成为知识分子的狂喜之外,带给他们的也有未来的去向的担忧。就业压力无形的就笼罩在他们的头上,给他们的心理增加了一种无形的负担,前途的黯淡和去向的渺茫也若隐若现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里。压力的增加,有的大学生可能会化为动力,选择读书学习,掌握社会需要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的只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有人感叹知识不值钱,有人推崇“读书无用论”,感觉自己生错了时代,大学生还没有灰领人士挣钱多,大学毕业卖猪肉,大学毕业开超市等类似的事情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精神病性因子得分走高可以说不解自明。在大学里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事情不能再让当前的大学生高枕无忧了,前途定位不准,学习的动力不足,忧虑成分逐渐增多,现在好多大学生看到未上学的人“打工”可以挣钱,大学毕业后还是“打工”,就干脆选择了退学,高校退学潮在每个暑期开学后就上演的愈演愈烈了。恐怖因子无明显差异,说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全国青年对自己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平坦,各走各的道,担心成分有,对生活的恐怖还无从谈起。

2.2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

调查统计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表3),躯体化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和恐惧因子等几个因子得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偏执因子的得分上男生又显著高于女生。这几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的得分,而男生在偏执上的得分又显著高于女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跟我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有关,在我们儒家思想中有 “三纲五常”的意识一直存在我们每个国人的意识之中,女性在我们的思想里就是弱势群体,女人所做的一切必须围绕男人。所以,每个家长在教育自家女孩子的时候,无形中就遵循了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思想,一旦女孩子动作大,说话粗鲁家长就会瞪大眼睛加以指责,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是害怕自己的女儿吃亏,所以,能偏袒的就偏袒,能从而,养成了乖巧、听话、依赖、墨守成规的性情。所以,在女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一旦受到挫折,就很难从挫败的阴影中脱身,也会产生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态。而家长则喜欢自家的男孩子像个男子汉,勇于拼博、坚韧不拔、能吃苦耐劳和敢于承担责任。所以,男孩、抑郁和恐惧等因子的得分上高于男孩子,由于男孩子自小养成的性格,难免比较固执,爱冲动,自以为是,所以偏执因子的得分男生高于女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表3 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表[2]

2.3 不同生源地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差异显著

在统计结果显示,来源地的不同差异化显著,从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与精神病倾向等指标来看,生源地为乡镇和农村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生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于来自于大城市的大学生。这主要是这乡镇和农村升学压力很大,对他们来说唯有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焦虑,抑郁的心境很重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学生受的教育不同,眼界相对也宽,毕业后的出路相对较多;生源地为农村和乡镇的大学生自卑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也不如生源地来自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主要是前者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他们的衣着、饮食和出行条件不如那些衣着时尚、读书都有车接车送的,所以自卑和社会交往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也不如后两者。但是,在调研结果中依赖因子显示,生源地为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大学生依赖性比农村生源大学生要低,这可能是因为前两者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后者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几个,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成熟较早。

3 对策与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为了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一定提高重视程度,开学伊始对每个大学生的心理测试必须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发现和诊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只有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才能用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解决不同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讲座、大学生讲堂要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让他们的心理保持健康的水平,在生活和学习中才能有开心愉快,与同学和师长相处融洽,学习的效率才能高效,才能有一技之长,最终成为国家的一名合格人才。

[1] 樊蓓蓓,张春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6,46(10).

[2] 李伟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4).

猜你喜欢
生源健康状况心理健康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高职院校农村生源的补短教育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
中年教师健康状况及体育参与行为研究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