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国,李佳莉
定向运动(Orienteering)是参赛者借助指北针和地图,按地图上的顺序依次到访各个标志(检查点),用时较少者为优胜。定向运动通常在野外森林,也可在城市近郊、公园和校园等各种地形进行,是一项集健身、益智、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智慧型体育运动。它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信心﹑培养独立分析、解决困难的能力,尤其是在体力和智力受到压力下做出迅速反应﹑果断决策的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定向运动还未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缺乏从体育专业的角度对其自身规律的研究和认识;在对运动员的培养方面,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科学化程度较低。这些因素已明显地制约了中国定向运动的发展和定向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在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在激烈的比赛中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术水平的前提和基础,是保持竞技状态创造优异成绩保证。因此,对定向运动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初步研究,找出对提高定向运动员专项体能具有针对性﹑符合项目特征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为定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特征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1 研究对象
选取武汉体育学院定向越野队8名运动员(其中男生4名,女生4名)为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0年—2012年有关定向运动的资料、期刊、学位论文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并通过中国学生定向官方网、中国定向协会官方网收集近几年比赛的成绩资料,对于与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和手段有关的信息作了较为详尽的归纳和综合。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1、2012年全国大学生定向锦标赛各队的教练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和调查他们在定向越野体能训练中的方法与手段以及运用和训练效果。问卷调查是在2011、2012年7月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期间进行的。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份,有效率为97%。
1.2.3 专家访谈法
对专家现场访谈法,针对定向越野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与教练以及定向运动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认真听取建议并加以实施。
1.2.4 实验测试法
根据研究需要,以武汉体育学院定向越野队8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其中男、女各4名,一级运动员男女各1名)实验前后进行对照。从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实验周期4个月。以一个月为一个训练周期,每周六次训练。试验训练后进行专项成绩。测试(以个人赛形式进行测试)。选取场地以校园或公园进行三次比赛测试,以三次成绩进行统计分析验证训练手段的效果。
表2 周训练内容表
2.1 定向运动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内容
针对定向运动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向国内定向运动专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定向运动体能训练内容及其重要性调查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教练员对于定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的训练上的认识虽有不相同的见解,但一致认为耐力素质在专项体能训练中最重要的。定向运动连续性的加速跑、匀速跑、急停、启动等不规律变速跑的转换是关键。定向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常需要停下来读图、确定站立点与前进方向、打卡等,在复杂的比赛道路上不可能始终保持均匀的跑速,而且在长时间激烈的奔跑中需要完成跳跃、跨越等动作,需要良好的爆发力、加速能力和协调能力,尤其是长时间的持续奔跑对速度耐力、力量耐力要求很高。
力量训练在定向运动专项体能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定向运动的运动时间持续较长,运动员需要上下陡峭的山地、不平的开阔地和湿软的沼泽地,这样对腿部肌肉与髋关节屈肌的力量和协调工作的能力的训练就是重点。同时,灵敏和柔韧的训练在定向专项体能训练中也不能忽视。
2.2 定向运动专项体能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2.2.1 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定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主要采用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中程耐力和长程耐力是定向运动的关键体能要素。例如百m定向运动中,无氧能力是关键要素,而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赛中有氧能力是关键因素。
主要训练手段包括:1)持续跑:选择田径场或者公园﹑野外场地进行持续跑和法特莱克跑的训练并结合定向的识图训练。训练时快跑和慢跑交替进行,并在跑动中读图与实地对照。跑的总距离在10-12 km,时间控制在60-120 min。2)定时定距跑:在田径场或者公园做定时跑完规定距离,如规定时间内﹙20 min﹑30 min﹚进行长跑练习。3)变速跑:田径场变速跑训练,加速跑80-100 m+放松50—60 m,5—6圈。4)重复跑:进行发展有氧耐力的重复跑练习,强度适中但是跑距应设定较长一些。5)越野跑:在公路,树林,草地﹑山坡等路面复杂的场地进行训练,跑的距离控制在5 000-10 000 m左右,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能够适应比赛场地复杂的路面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地貌合理分配自己的体能。
2.2.2 无氧耐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1)间歇跑:以间歇跑方法发展全程最高的平均速度,结合定向专项技术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时要突出跑的强度,有效提高运动员较长时间快速跑的能力。
2)反复加速跑:可以选择在跑道或者上下坡地形。加速跑100 m或者更长的距离。
3)变速跑:采用加速跑→最大速度跑→惯性放松跑→加速跑→逐渐慢跑的方法练习,如100 m快跑+80 m慢跑+100 m快跑+80 m慢跑等。
4)顺风或下坡跑:利用顺风或一定坡度进行60~150 m跑的练习。
2.2.3 定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和主要手段
定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具体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比赛计时训练法;持续训练法以及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可以根据训练的大周期以及运动员水平具体安排。例如,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训练强度为中—低水平﹙比赛强度的60-80%﹚,持续持间距离为短—中,运动量要大,间歇时间要短。高强度训练时,强度要大,相当于比赛的80-90%。
2.2.4 定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和主要手段
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主要采用循环训练法,进行大强度间隙循环训练或者低强度间隙循环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进行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主要训练手段:1)利用地形条件﹙上下坡﹚进行抗阻练习来发展腿部和踝关节的力量;2)在沙地或草地上进行跑的练习以增强腿部肌肉和韧带;3)采用超等长力量训练法,如跨步跳上坡、快速跳深等。
2.2.5 定向运动员灵敏训练的方法
定向运动在地形多变的野外地形中奔跑,使平常一些不太重视的肌肉参与到工作中来,以克服不断变化的路面,这需要定向越野运动员的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有良好的整合能力。运动员的协调性发展和提高就要在与比赛环境相适的条件下进行反复地练习。提高定向越野运动员的灵敏性,应尽可能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练习方法。
2.3 针对性专项体能训练效果实证分析
2.3.1 运动员定向测试比赛成绩分析
在4个月的实验训练期间,在每一个训练周期末安排一次定向测试比赛,测试赛的内容为接力赛和个人赛。定向运动的接力赛是团体比赛项目之一,其成绩好坏在于每个队员个人能力的发挥。三次测试的地点安排在同一场地进行,在设计比赛路线时将三次测试设计成不同的比赛路线,但是直线距离﹑检查点数量相同﹑爬高量相同,比赛地图比较简单,地形变化不大。
表4 男子定向比赛接力赛成绩分析
表5 女子定向比赛接力赛成绩分析
从男女运动员3次接力测试比赛成绩来看,男女运动员3次测试的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测试1和测试2之间提高幅度很大。由此说明,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且符合项目特点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有效的。
2.3.2 运动员个人赛测试比赛成绩分析
本课题选取男女运动员﹙各1名﹚3次定向个人赛中的两次测试成绩进行实验前后成绩对比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对该运动员到访各检查点的时间和总时间。
1)男子个人短距离测试赛成绩分析
此测试赛为公园定向,路线数据为直线距离4 100 m,运动员M4的实际距离跑动5 167 m,除起点之外一共设置14个检查点,爬高量为10 m。
从表6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员在实验前测试中成绩为1 589.1 s,平均速度为3.25 m/s,从各个检查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分析波动在0.46—0.65 m/s范围之间,因此分析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奔跑是处于急停急跑的状态之中。当体力不支时,采用放慢速度或行走的方式,待体能稍恢复之后,继续采用快速奔跑和快停的运动方式。但是经过3个周期训练后,运动员成绩为1 479.2 s,实际比赛中奔跑距离为5 165 m,计算出其平均速度为4.09 m/s,从各个检查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看,其波动范围在0.17—0.23 m/s之间波动,可见在各检查点之间的运动方式为匀速奔跑,体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其成绩与试验前成绩提高了很多。
表6 男子短距离测试赛各点之间的实际用时成绩表(s)(个人赛)
2)女子个人短距离测试赛成绩分析
此测试赛为公园定向,路线数据为直线距离2 260 m,运动员W4的实际距离跑动3 854 m,除起点之外一共设置12个检查点,爬高量5 m。本研究在地图比较简单且地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以该女生成绩为例分析其在各检查点之间的奔跑速度和平均速度,通过测试成绩对比和赛后分析的方法,分析运动员在实验前后定向成绩的差距以及影响因素。
表7 女子短距离测试赛各点之间的实际用时成绩表(s)(个人赛)
从表7可以看出,该运动员在实验前测试中成绩为1 361 s,平均速度为2.83 m/s,从各个检查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分析波动在0.41—0.50 m/s范围之间,因此分析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跑速是处于急停急跑的状态之中。当体力不支时,采用放慢速度或行走的方式,待体能稍恢复之后,继续采用快速奔跑和快停的运动方式。但是3个周期训练后成绩为1 318 s,实际比赛中奔跑距离为3 854 m,计算出其平均速度为2.93 m/s,从各个检查点之间的平均速度来看,其波动范围在0.02—0.17 m/s之间波动,可以分析出在各检查点之间的运动方式为匀速奔跑,因此其成绩与试验前成绩提高了很多。
3.1 结论
1)定向运动的专项体能训练主要以专项耐力为核心,耐力素质主要运用越野跑、耐力性变速跑、长时间长距离持续跑。速度素质训练方法中同时加入大脑思维活动练习,以增强运动员奔跑中思维的准确性。力量素质训练主要采用抗阻跑,跨步跳上下坡和跳深等超等长力量训练。
2)实验施加因素针对性训练课时计划,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定向运动成绩。发展体能训练的核心是专项体能训练,选用符合定向运动项目特点的训练方法与手段是行之有效的。
3)加强多种运动方式的组合,合理安排运动方式的变化,进行模拟野外场地的训练,让队员更深刻的体会奔跑过程中对速度、节奏、空间方位的转换,与比赛情景更吻合,全面提高队员的专项体能素质。
3.2 建议
1)定向运动训练要用训练理论来指导实践训练,才能在定向运动专项体能训练中不断探索新内容。
2)定向运动的训练要以体能与认知能力训练相结合,围绕提高运动员奔跑能力来展开,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尽量让运动员在大负荷运动状态下进行技能训练。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加入读图﹑识图﹑路线选择等技能训练,在奔跑中要求运动员对地图进行必要分析,这样运动员就必须根据实际遇到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比赛的实际情况越发接近,让运动员更好的适应比赛。
3)在压力下独立进行迅速判断和果断决策是定向运动的精髓,因此需要定向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日常训练中不能忽视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练习。
[1] 王 翔,彭光辉,张新安,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余 玲.大学生定向运动的研究现状[J].体育科技,2005,26(3).
[3] 何晓知.定向运动的体能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6(6):95-96.
[4] 尹红松.定向越野训练方法与手段[J].体育文史,2001(6).
[5] 朱晓云.对我国高校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6] 石宏杰,郑 红.定向越野运动体能特征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5):21-25.
[7] 王 彤.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06:103-107.
[8] 胡娟娟.定向越野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特征的研究[D].济南:山西师范大学,2010.
[9]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10] 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
[11] 肖伟君.我国定向运动的科研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65.
[12] 叶朝忠.周君来.定向越野运动高水平运动员测试技术水平对比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1):68-69.
[13] 刘宗惠,吴 龙.定向越野技能训练[J].科技文汇(中旬刊),2007(5):205-206.
[14] 田新姿.定向越野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特点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3):66-68.
[15] 单小忠.定向技能在定向运动中的运动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4):79-80.
[16] 刘 擎,周红伟.定向运动技能训练的效果控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55-57.
[17] 单小忠.我国定向运动赛事技术难度等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
[18] 肖秋平.定向运动接力赛项目的时空和供能特征及专项体能训练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