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记者 郭嘉凯
打车软件的出现,有望解决出租车行业“打车难”的问题。不过,由于打车软件在中国市场诞生也不过一年左右时间,目前还处于市场和用户培育阶段,此时谈及盈利显然为时尚早。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应该都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在某个繁华路段,车水马龙,但苦苦等候了几十分钟,却打不到一辆出租车。“打车难”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不可避免的“通病”。与这一“通病”相对应的是:一方面打车者不停地抱怨一车难求;而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则抱怨拉不到客人,车辆空驶,成本越来越高。
不过,一款移动应用软件的出现,有望缓解出租车行业的这一窘境,这一软件就是“快的打车”。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这一软件,打车者只需在手机上点几下,几分钟内就能叫到出租车。
谈起“快的打车”的诞生,其创始人陈伟星坦言,是源于实际的生活需求。“快的打车这个产品的需求不难发现,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在杭州打车非常困难,特别是最近2年开盘的房子,基本没有出租车会去寻路接客。之前我住的地方在丰潭路和萍水路交界处的橡树园,每次我要打车时,必须等上半个小时才有机会等到一辆空车。而正好我公司有一个移动团队需要转型,我就考虑可以尝试做打车的软件。”
在决定做打车软件之前,陈伟星对市场也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市场虽然也有几款打车软件,但做得并不是很专业,“我观察下来,感觉一些软件并不是直接解决打车需求的应用,用户体验非常糟糕,没有很清晰的产品设计思路。”
这一调查结果,让陈伟星坚定了开发打车软件的信心。对于打车软件可能带来的市场空间,陈伟星也做了一个大致的测算:杭州总共12000台出租车,平均每台出租车每天接25单,每单20块钱,每天交易额在600万左右,而全国大概30个杭州规模的城市,每天1.8亿的交易额,按1%的抽成比例看,每天有180万的市场空间。“就这么简单,我开始决定让团队动手做这个产品。”
从一个好的想法,到成为一个好的产品,这并非一件易事。陈伟星和他的开发团队,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构建产品?
“我记得我们第一版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让用户发起订单,也可以查看司机直接联系;让司机发起请求接单,也可以直接抢用户的订单;用户可以看到多个司机的抢单,选择一个进行联系。”陈伟星介绍道,“这个思路有些绕,我们的产品经理做了1个多月,demo交给我的时候,一直没办法让我满意。”
恰好当时陈伟星们遇到了杭州微信车队的一些热心会员,于是经常请车队的成员来一起讨论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这些司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于自己的业务却一个比一个精通。从他们的交谈中,陈伟星和开发团队了解到,对于司机而言,任何有选择的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产品的设计必须是一条清晰的主线。
两周之后,开发团队终于发现了一条主线:对于用户,一键到底,接通司机;对于司机,模仿GPS的抢单机器,响铃,抢单,接通用户。显然,这个思路非常简单和自然,几乎任何人都能理解。
在找到了思路后,第二个难题又摆在了陈伟星和开发团队面前:如何确保乘客能打到车,真正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众所周知,出租车市场是一个政府管控的行业。在陈伟星看来,造成“打车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以杭州为例:一个是杭州目前的新住楼盘都分散在东南西北各个郊区,而司机空跑每公里的实际成本是0.8元,机会成本是1.5元,所以司机基本不可能主动去这些上班族集中的偏远地方接客;另一方面,商业区集中的地方,路堵车慢客人多,打车也基本靠运气。
如果光靠资讯来调度,导致郊区的用户即使能对接上司机,司机因为亏钱也不愿意接,而商业区里的司机为了省油费,都挤在市区不肯出去。更糟糕的是,每到高峰期,出租车还交接班,司机只能接顺路的客人,不顺路的客人拒载现象非常严重。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革命性的设计,允许用户加减小费来补贴司机的空跑时间。引入这个市场机制,确保了急用的个人必定能有司机去接,而让司机不需要承担空跑的成本。”陈伟星坦言,这样的做法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但在他看来,任何行业的革命,一定会引起争议,“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事实上,我们的数据显示,大概只有20%的成功订单是加价的,而80%依然是原有价格。一个熟练的快的司机,一个月能大约多赚1000元的收入。”
确实,通过小费设计来补贴司机空跑,以备紧急用户使用,让出租车司机能多一些收入,也方便政府放出更多出租车牌照,增加出租车数量,这个正循环运转起来才能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
不过,在这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保证用户和司机不违约。对此,陈伟星和开发团队采用了两个方法:第一,引入类似淘宝的信用体系,也就是现在快的打车软件里的积分体系;第二,采取司机乘客通过语音沟通的方法,在成交前进行充分的联系,包括地址和电话号码发送,周边环境的照片发送以及一些零碎的情况。通过这两个方法,使得违约的概率降到了最低。“充分沟通下的订单,基本没有违约的事件发生。目前为止的违约主要是在沟通中直接拒绝的,我觉得这个现象也许值得其他O2O软件借鉴。”陈伟星建议说。
在以上的设计思路完成以后,之后的交互设计就显得水到渠成了。“正好我们的主UI设计那个时候离职,我让一个新上手的UI设计师,花了1个星期就全部搞定。”
在产品开发完成并推出之后,快的打车软件受到了司机和用户的强烈欢迎。“每个月的数据都成几何级增长。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通了杭州、上海、广州、郑州四个城市。”
当然,任何一个产品的开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商业利益。因此,对于快的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陈伟星也进行过仔细的思考。由于之前曾经做过游戏的开发,因此,在设计快的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时,陈伟星借鉴了游戏的一些做法。“我们在软件中引入了虚拟货币的概念,未来可以让司机通过一些我们鼓励的行为和充值获得他所需要的货币,通过消费货币来抢单。”
不过,由于打车软件在中国市场诞生也不过一年左右时间,目前还处于市场和用户培育阶段,此时谈及盈利显然为时尚早。“‘快的打车’目前并未设置赢利点。近期的目标还是培养用户。打车软件出现就一年的时间,用户和司机的习惯需要时间来培养。远期来说,作为一个O2O产品,作为用户的一个入口,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具体的暂时还没计划,目前还是把产品体验做好,做成用户习惯使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