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找一位业内老友聊天,其是国内一家上市软件企业的高管,一席话谈下来,不胜唏嘘,其中,让我最惊诧的一句话是“我们宁可与IBM这样的跨国公司合作,也不愿意跟国内公司合作。”
怎么会这样?我不禁奇怪。从理论上分析,国内企业相互之间应该存在很多合作机会才对。巨无霸的国内企业寥寥无几,技术全面的企业影踪难觅,大多数国内软件和IT服务企业都属于专而精的类型,即只擅长某一种或某几种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同一个客户的项目常常需要和多家各有专长的公司合作,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寻求互补性合作是很自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大多数规模偏小,如果想要提升竞争力,必须“抱团取暖”,合作战略应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发展战略精心规划才对,为什么现在反而对合作持这样的抵触态度呢?
老友揭开了谜底:“我们不愿意承接其他国内企业的合作型项目,因为分包过来的项目不仅没利润,而且要求和风险都很高,是典型的鸡肋型项目,空耗资源。有好的都留给自己做了,怎么会分给别人?几次合作下来,心也就冷了。”
不会把好的部分包给别人,这听起来似乎也情有可原,合情合理。可又为什么愿意跟跨国公司合作呢?难道他们的做法会不同吗?
“还真不一样。”老友说,“与跨国公司合作,它会考虑合作伙伴的利润空间,会预留出来这部分利润给合作伙伴,而且一旦承诺,所有相关人员都会遵守,不会在中间变来变去,比较讲规则,不会让合作伙伴太担心,容易建立起合作信任感,也就是其常讲的,是维护一个生态系统。国内企业不是这样,即使前面谈好了,底下的销售经理还是会乱来,没有规则可言,合作自然难以为继。”听了这番话,我顿时无语。
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一直是常谈常新的老话题,但在基础本来就薄弱的情况下,要做大做强,必须借力借势发展。完全靠原始积累,独力发展,就能实现做大做强之梦,几乎是不现实的。但如在上述这样的合作氛围当中,国内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是难以想象的。
反观如IBM、微软、英特尔、甲骨文、SAP、惠普等跨国IT企业,合作已经融入企业的发展基因,不仅拥有完整的合作体系和合作政策,而且形成了协调解决合作矛盾的良好机制。即使公司高管唇枪舌剑,互相攻击,斗得不亦乐乎,一点儿也不影响其在技术研发和商业上不断加深合作。倡导良性的竞合关系几乎成为跨国IT企业的共识。
落后的时候,就要虚心学习。我们的企业在向先进跨国IT公司学产品、学技术、学管理、学市场推广、学商业模式之余,也许要认真思考如何学习其完整的合作战略和合作精神。因为无合作,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