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树煜 马 存 罗 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中医医院(灵武7514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我科从2006年至2011年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通过的标准[1],并经颅脑CT 证实。患者于发病3~48h内就诊,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48~72岁,平均59.2岁。对照组80例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50~71岁,平均58.9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文献[2],将病情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和重型(31~45分)3型。治疗组中轻型34例,中型40例,重型6例;对照组中轻型35例,中型41例,重型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低分子肝素钙(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0)5000U 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d,同时加用川芎嗪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79)240㎎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 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240㎎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4d。两组其他治疗如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均相同。
观察指标 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别于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空腹抽血检测血液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用药前后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血小板计数,治疗组复查颅脑CT 以观察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 级;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病情恶化。
统计学方法 采用Ridit分析和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14d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显示,除血细胞比容外,两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显著(P <0.05)。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测定PT、BT、CT、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治疗组均复查颅脑CT,未见脑出血现象,治疗期间未见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及皮肤黏膜出血。
讨 论 脑梗死如治疗不及时,重者可以导致死亡,轻者常留有后遗症。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脑梗死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对于发病超过最佳溶栓时间窗(<3h)的患者,是否可以溶栓治疗及选择最佳剂量,目前尚无标准。低分子肝素明显抗因子Ⅹa活性,轻微抗凝活性,促进纤溶作用,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和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抗栓作用强,增强内皮细胞抗血栓作用而不干扰血管内皮细胞其它功能[3]。川芎嗪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四甲基吡嗪,可以通过血脑屏障,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及自由基清除剂[4,5],从而保护了血管内皮细胞及红细胞,使其减轻或免受损害,维护了正常的红细胞变形能力。有临床研究报道川芎嗪有明显调节血脂,降低血粘度,扩张椎基底动脉,改善其供血作用[6]。另有文献[7]报道川芎嗪注射液不仅有扩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表面电荷,使受损的红细胞恢复变形能力,增强血液流动性,从而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减轻脑水肿。王强等系统综述了川芎嗪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8],具有清除氧自由基(OFR);抑制钙超载;影响一氧化氮(NO)基因表达和改变NO 含量;增高缺血大脑皮层热休克蛋白(HSP)70 表达;抑制血小板激活聚集,纠正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平衡失调;减少强啡肽A1~13样免疫活性物质(Dy-nA1~13);抑制血管内皮细胞(EC)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改善凋亡相关基因c-fos和bcl-2的表达,从而为川芎嗪在脑梗塞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因此二药合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提高梗死周围半暗带的供血,可能是症状改善的基础。患者用药期间及用药后未见消化道及皮肤粘膜出血,PT、BT、CT 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对于发病在3~48h就诊的患者,本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王学义,王振义.抗凝治疗的进[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3,16(1):4.
[4] 李成辉,金土皋,马自成,等.川芎嗪对缺血性脑损害的复苏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11(6):337-341.
[5] 樊光辉.川芎嗪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质过氧化物等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29.
[6] 冀秀萍,张烨雄.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J].陕西中医,2005,26(6):541-542.
[7] 梁子均.血液流变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76-79.
[8] 王 强,陈绍洋,熊利泽.川芎嗪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1,3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