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逊
(韶关学院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等领域已经对运动员出生日期与其运动成绩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员出生日期与足球运动成绩及其选材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乙组运动员的出生日期进行研究,探索其内在规律,为更好地进行足球运动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收集运动员出生日期特征分析的相关文献资料,将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乙组 38支球队的1062名运动员的出生日期作为基本参数,建立运动员年龄特征数据库。
本研究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11.0软件,使用卡方统计法对被试出生月份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对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甲、乙组38支球队的 1062名足球运动员的出生日期等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有效练习是指为了提高现有技能水平及绩效的活动,它不是游戏,不是工作,也不是对别人活动的观察。有效练习活动必须是有组织有结构性的,有明确目的的,与提高有一特定技能(绩效)密切相关的[1]。此外,Ericsson等人认为,练习者必须通过10年以上的有效练习才可以在某一领域达到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有效练习理论可能不适用于解释一些相对简单的技能学习过程。
相对年龄即出生日期,是指由于在出生时间点(月份和日期)的不同而导致的同年龄组的队员之间的年龄差异[2]。年龄差异是指相对于某一竞技体育体制内运动项目的大范围选材而言的。即选材系统某种偏差可能造成运动员的选材过程被一些非运动能力因素所影响,造成运动员个体不公平的发展机会,对运动体系而言造成可能的人材浪费。相对年龄(运动员的出生日期)已被多项研究证明,其对运动员个体能否进入更高水平的运动竞赛环境有显著的影响。
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赛分为 2个组别,分别是甲组1989年龄段和乙组1993年龄段。通过对全运会男子足球赛 38支球队1062名足球运动员的出生日期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被调查群体的出生月份分布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2个组别 1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最高,整体频率趋势基本呈逐月递减,12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数最少。练习者通过对某一技能10年以上的有效练习以后可以在其领域达到较高的水平,有效练习与运动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参加全运会足球赛事的运动员从事足球专业训练基本上都达到10年以上球龄。由此说明,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其出生的相对年龄对其运动能力有一定的相关影响。
199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心理学家 Dudin在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他自称“极为有趣”的现象,即运动员的出生月份与其运动成绩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荷兰和英国的足球联赛中,出生月份在前半个赛季的运动员人数明显多于那些出生月份在后半个赛季的运动员。表2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不同出生月份之间的频率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出生日期在第1季度3个月的足球运动员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当以季度为单位进行统计时,这种差异的趋势则更加清晰明确,且表现出每季度递减的明显特征。即是说,在每年中较早(月份)出生(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参加全运会足球赛的可能性就越高,同时也说明,足球运动项目的运动员有效练习时间与运动成绩水平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即相对年龄较大、有效练习时间较多的运动员运动成绩越好(参与全运会比赛人数越多)。
表1 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出生月份分布
表2 第11届全运会男子足球项目运动员出生月份分布及卡方统计一览表
本研究同样对全运会男子足球甲、乙两组运动员出生月份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的分布趋势与总体样本的分布特征完全一致,不同水平(甲组、乙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全运会男子足球项目(甲、乙组)中都存在每年中较早(月份)出生(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参加全运会足球赛的人可能性越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有效练习理论在足球项目上有效练习和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相对年龄大、有效练习时间长运动技能成绩越高,参与全运会足球比赛人数越多。
分别对 2个组别参加全运会运动员的出生月份分布特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以考查“相对年龄”优势现象对选材及其成绩的影响。由表3、4可以看出,甲、乙两组无论是守门员、后卫、中场或前锋都存在这一现象,1月份出生的运动员明显比其他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多,而且其整体频率趋势都是呈逐月下降,以12月份出生运动员频率数最少。从表3可见,男子甲组运动员不同位置1月份出生频率呈现:前锋>后卫>中场>守门员。从表4可见,男子乙组前3个月出生的运动员频率接近50%,男子乙组运动员不同位置1月份出生频率呈现:中场>前锋>后卫>守门员。表3、4说明了在足球项目不同位置有效练习时间越长运动技能越高,在该年龄层次的运动员参与人数越多。
表3 第11届全运会男子甲组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出生月份分布一览表
“相对年龄”即出生日期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国外专家前期研究的解释一般都认为与运动员选材体系中系统的偏差有关,但其中的影响因素,即系统的偏差和影响因素仍无法知道。本文试图运用“有效练习”理论来探索其中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阐释更深层的系统偏差原因。有效练习理论是 Ericsson等人 1993年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的研究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关于累积练习时间与技能表现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该项研究发现,从进行系统训练的初期开始,乐手的技能表现一直与他(她)所花在有效练习上的时间总和存在一种单一的线性关系[2]。可以说,有效练习的(累积)时间越长,个体在发展某项技能上的表现就会越好。对于本研究中的“出生月份”现象的解释,通过有效练习理论我们得出结论:越多的有效练习时间就会得到越优秀的技能发展和表现[3]。那些出生月份处于比赛前段的运动员由于比同年龄组(即选拔竞争对手)出生月份靠后的其他运动员有更多的有效练习(累积)时间(虽然只是几个月的时间),从而表现出更优秀的技能发展水平和运动表现,这样就导致了这个出生月份相对靠前的运动员有更高的机率进入更高层次的训练和比赛[4]。由此可知:运动选材过程选择的是那些(在同年龄组内)有效练习(累积)时间较长的运动员。
通过对有效练习理论的阐述,尤其就“相对年龄”(出生月份)现象的解释,发现足球项目相对出生月份较早的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机率)参加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是因为相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较同年龄相对出生月份晚的运动员有更多的有效练习时间,而并不是因为相对年龄大的运动员对足球项目存在着某些先天的优势。相对年龄大的运动员惟一的优势就是时间的优势,即有效练习时间,较多的有效练习时间更有利于他们运动技能的提高,这也有利于他们在同年龄运动员中的竞争,导致他们在足球项目运动选材上更具有身体及技能方面的优势,更有机会进入较高水平的比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足球项目运动选材过程中更偏向选择那些相对年龄大有效练习(累积)时间较长的运动员。本文的研究结果与有效练习理论的结论一致,说明有效练习理论对足球运动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今后我们在足球选材方面不妨采用有效练习理论依据进行尝试。
(1)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 1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最高,整体频率趋势基本呈逐月递减,12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数最少。从事足球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其出生的相对年龄对其运动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不同出生月份之间的频率分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出生在第 1季度3个月的足球运动员人数明显高于其他月份。相对年龄较大、有效练习时间较多的运动员运动成绩越好(参与全运会比赛人数越多)。
(3)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不同水平(甲组、乙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效练习时间越长,运动技能水平越高,在其年龄层次的运动员参与人数越多。
(4)全运会男子足球运动员不同位置 1月份出生的运动员明显比其他月份出生的运动员频率多,男子甲组运动员不同位置呈现:前锋>后卫>中场>守门员;男子乙组运动员不同位置呈现:中场>前锋>后卫>守门员。
(5)由于出生月份处于比赛前段的运动员比同年龄组(即选拔竞争对手)出生月份靠后的其他运动员有更多的有效练习,建议各级球队运动选材过程中应选择那些(在同年龄组内)有效练习(累积)时间较长的运动员。
[1] CARPENTER P J,SCANLAN T K,SIM ON S J P,et al.A test of the sport commitment model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Journal of Sport&Exercise Psychology,1993,15:119-133.
[2] BARN SELEY R H,THOM PSON A H,LEGAULT P.Family planning:football style.The relative age effect in football[J].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the Sociology of Sport,1992,27:77-87.
[3] 秦勇,林闯,李小刚.世界杯对现代足球发展的影响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10):66-68.
[4] 黄志剑.2002赛季中国足球甲级联赛运动员相对年龄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