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基点与主线:学校发展规划——以东北师大与鞍山L小学合作为例

2013-12-22 02:13唐丽芳马云鹏
关键词:绿色生态规划学校

唐丽芳,马云鹏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130024)

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建立伙伴关系,共同促进学校改进,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校改进的一种典型的策略,并且在中外的学校改进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鞍山铁东区L小学合作为个案,以2009年1月—2012年6月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制定、执行、评估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为基础,来呈现大学与中小学合作过程中如何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点和主线来开展改进活动。

一、学校发展规划的内涵解读

什么是学校发展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学者们的定义并不一致,但从总体上来看,形成两种典型的观点:一类是把学校发展规划定义为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而设计的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是一种静态的文本;另一类则认为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更是一种管理方式的改变,是筹划或设计学校整体发展的活动或过程。正如有学者指出,“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学校发展方案,它还是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1]本研究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学校发展规划既是一种学校管理方式的更新,又是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来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综合性方案的过程,是为学校发展提供支持能力,并不断探索学校的发展策略,持续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而进行的管理行动[2]。

二、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基点: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

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制定,包括两个环节:评估与计划。在这两个环节中,大学和中小学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分工。

(一)评估阶段

学校规划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识别和确认学校问题的过程。因此,规划始于评估,也被称为“审查”,产生于规划之前。是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收据的过程,来清楚地展现和客观地分析学校现有发展状况的过程,可以避免经验式的按照学校的直觉来选择优先发展的事项。评估是一项技术参与其中的活动,例如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专门的分析技术SWOT分析,对社区资源分析的PEST技术,都需要以大学为主体来进行。

在L小学,为了了解学校现有的状况,包括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学、教师知识、学生学习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了解学校的积极与消极的因素,项目组在2009年的3月—5月间,设计了文化评估问卷、教师知识、学生知识测查问卷、校长访谈提纲、教师访谈提纲、学生访谈提纲、文件分析目录、课堂观察提纲等评估工具,采用多种方法,对学校的现有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学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大学研究者又考察了L小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鞍山的教育状况、社会需求等状况。

通过评估发现,学校发展的显著优势如下:校长积极,有强烈的变革意识与态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较好;学校所属的教育行政部门铁东区教育局对学校发展的经费、设备的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学校发展缺乏明确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特色;学校的团队式文化比较弱,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学校的创新式文化比较弱,教师缺乏创新,缺少自主性和主动性;教师专业知识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计划阶段

即规划方案的文本形成阶段。学校制定发展规划的目的,在于科学定位学校发展目标,提炼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和形成学校文化[3]。因此,在评估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学校发展规划方案就是学校发展和改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变革需要时间。每一个发展规划的周期为三年,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来执行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在L小学,为了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体,大学的研究者以工作坊的形式与学校校长、管理者、教师共同研讨、制定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方案。具体包括:学校的愿景与目标、学校文化建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师教学改进与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等。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路径、目标和基本措施。

在方案形成阶段,有两个关键的问题大学与中小学要以协作的方式处理好。

1.要明确并共享学校发展的愿景与目标

学校的愿景与目标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是能够将教师个人和学校目的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或目标,它是人们行动的焦点。“如果没有一个拉力把人们拉向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维持现状的力量将牢不可破。愿景建立一个高远的目标,以激发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式”[4]。L小学原有的文化中恰恰缺少一个明确的办学理念与目标,导致学校的凝聚力差,缺乏办学特色。因此,在L小学的发展规划中,首先明确了学校的愿景与目标——“打造绿色学校,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样的目标定位是基于学校发展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需要。

“学校一旦深刻理解规划的过程,就可以顺利度过每一个阶段。”[5]为了使全体教师能够深刻理解并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使学校内的不同文化主体能够怀着同样的期望致力于改革的努力,大学的研究者为全体教师做了《学校文化诊断与建设策略》和《创建绿色学校,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专题报告。

2.努力实现一些关键性的目标

“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是,计划与现实之间的掌控问题。面对如此之多的外部需求和自己的内部利益纷争,学校很难确定将哪些作为优先发展的关键事项。”[6]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涉及学校当前和未来阶段性的多方面的发展内容,但作为发展规划而言,不可能在一个阶段内就完成学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所有事情和工作。因此,必须抓住一些关键性的目标和学校发展中的常规性工作。在L小学,第一阶段2009—2012年的合作项目中,围绕“创建绿色学校,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愿景,学校确定的关键性目标有三个:绿色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单一学科模式的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开发、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在2012—2015年第二期的合作项目中,在完成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学校确定的发展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文化、渗透模式的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开发、合作型教师文化的建立。为了完成这样的关键性目标,项目组除了制定长期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方案外,还配合短期的学期发展规划来平衡短期的优先发展事项和长期的优先发展事项之间的关系。

三、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主线: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执行

在与L小学合作过程中,从2009年9月开始进入方案的实施阶段。围绕规划方案确定的学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课题组与学校重点开展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绿色学校的外在彰显

学校的物质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符号与象征,在学校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自豪感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体现绿色学校的物质文化,在大学的协助下,L小学对学校的环境重新进行设计。第一,建设了生态园。包括植物和动物两个主题。植物类以蔬果为主,包括葡萄园、西瓜园、蔬菜园;动物类包括百鸟园、鱼池。生态园内植物生长灌溉所需用水是以自建的一个雨水回收系统来进行的。生态园的建设,为学生提供绿色生态以及生活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机会的价值。第二,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分类垃圾箱等绿色环保设施的建设。让绿色生态能够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第三,学校的班级、走廊的布置,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环境保护的相关主题。例如,“我环保我健康”、“低碳生活”、“绿色环保”、“健康饮食”、“如何有效利用能源”等。

(二)绿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绿色学校的内涵发展

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体现“绿色学校”的理念,大学研究者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与教师们共同开发了全新的“绿色生态”校本课程。绿色生态课程内容的选择,本着“学生与绿色生态内容的交互性”、“基于学校的绿色生态资源的利用”、“对当地环境问题的关注”这样的原则。组织模式有两种:一种为单一学科模式;一种为渗透模式。课程的实施以实地探究为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主,兼以学科课程并存的方式来实施。

(三)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型教师共同体的建设

为了促进教师之间有效的合作,学校除了原有的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的合作外,又组建了不同的教师合作共同体。例如,绿色生态课程团队,即以学校的生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主要任务的科学、品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组成的合作小组。他们以课例研究的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主题、听课、研讨、反思等不同的方式,共同致力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以上是L小学第一轮三年合作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核心开展的改进工作。在学校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是发展与实施的主体,大学的主要任务在于激发学校内在的需要与活力,为规划的实施提供基础的保障与支持。例如,一系列的教师发展活动、专家咨询活动、为教师研究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的效果: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评价

评价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它在发展规划的每一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交织在整个规划过程中。也就是说,规划方案的执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定期回顾和监控以便了解各种活动是否按计划执行,需要运用形成性评价,同时也需要在规划结束时进行终结性评价。

(一)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

从2009年初项目启动至2012年6月项目结束,项目组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多次阶段性评估。该过程性评估以学期为单位来开展,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方案中的学期计划为准则,在每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大学专家团队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共同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汇报与反思。

(二)终结性评价

2012年3月,为了研究学校发展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大学研究团队运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学校改进的成效。在量化的方法上,配合学校发展规划在评估阶段所做的学校文化问卷、教师知识问卷、学生学业水平问卷和家长满意度问卷,分别进行了后测。

1.学校文化的积极变化

学校外在的物质文化不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深层的精神文化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构建绿色学校,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的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更加凝练,学校特色更见凸显。通过学校文化问卷的前后测统计结果对比发现,学校文化发展的理想状况与实然状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从“团队式文化”来看,2009年前测数据为2.7,2012年后测数据为3.21,数据表明,学校的竞争式文化减弱,团队式文化发展发面有所增强。

2.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改进的重要内容。在3年的合作中,教师在大学研究者的专业引领下,通过不同主题的专业报告和工作坊,通过不同学科和不同主题的课例研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小课题研究,在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保障下,在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努力下,教师们获得了发展。第一,教师知识的增长。关于校本课程知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知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反思、如何做课例研究的知识的增长。尤其是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发展,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见表1)。第二,教师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高。第三,教师专业信念的改变。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都发生了变化。

表1是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教师通过三年的项目研究在学科教学法知识方面有本质性变化。

表1 L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前后测比较

3.学校课程与教学的改变

通过3年与教师共同开展行动研究,建立绿色课程开发教师共同体,运用单一学科模式、综合模式开发出全新的绿色生态校本课程。学生在参与主题活动课的过程中,在经历发现与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反思与评价的合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得到了尊重,合作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和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均呈现积极的变化,较之项目实施前有显著性变化(见表2)。

表2 L小学学生对学校态度的前后测差异比较

[1]Tony Bush,Marianne Coleman.Leadership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Education[M].London:Paul Chapman Publications Company,2000:68-78.

[2]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8(2):81-85.

[3]谢利民.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8(2):86-89.

[4]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237-241.

[5]Hargreaves D,Hopkins D.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School Improvement[J].London Cassell,1994:17.

[6][英]路易斯·斯托尔,[加拿大]迪安·芬克.未来的学校——变革的路径与目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7.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规划学校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学校推介
迎接“十三五”规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