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维宇,但新球,周 维,郭 伟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14;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湿地公园的场地规划与设计
但维宇1,但新球2,周 维3,郭 伟3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14; 2.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3.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714)
综合运用场地设计理论,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求出发,在大尺度场地规上来确定湿地公园的范围和大小,利用生态主导因素来确定中尺度的公园功能分区从使用者的感知上来考虑,在小尺度角度上设计景观(点)的位置、大小和边界。
湿地公园;场地;规划;设计
一个功能完整的公园,涉及到场地规划的设计要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场地的选择,包括位置、大小、范围和各种地形要素等;二是对选择好的场地进行合理配置,即功能区划;三是在规划确定场地范围和场地功能限制下,对场地的合理改造。在一定意义上,这三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大尺度的场地、中尺度的场地和小尺度场地。
就设计而言,场地就是给定的设计范围,包括范围内各种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以及相应的气候条件、水文、交通条件(建筑学、规划学中的风水)等,是一个综合体。
场地规划就是在分析确定的场地条件(地形、地貌、水文、气流、交通等)下,对场地使用进行合理分配,并使各种人类利用方式适宜地在不同区域开展,并为了适应人类的利用需求,而对场地的局部整理(所谓筑山理水)的技术与措施设计过程。
从景观角度上,能够独立承担(受)一个主题景物存在,并且能够与周边景点相区别的尺度,可以称之为小尺度;若干个景点聚合或者用道路相连,使之形成一定的主题,可以称之为中尺度;若干个景点组合成群,形成一定规模的、稳定的景观区域,可以称之为大尺度。
从规划角度可以理解为如图1所示。
图1 规划设计的尺度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1-5]与湿地公园规划实践,分别从大、中、小场地出发,探讨场地的规划与设计心得,以期对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有所借鉴。
大尺度的场地一般从流域、完整的地貌单元、大的生态系统角度来考虑。尺度的具体数值大小并没有明确的限定。主要考虑设计对象的生态、经济、文化综合要求而确定,因此尺度的具体大小是相对概念和系统特征的体现。就湿地公园而言,大的尺度可泛指公园范围。
大尺度的场地规划的任务就是确定公园的范围,使之生态系统完整、景观系统完整,便于管理和辨识。但是不同湿地生态系统其范围确定稍有不同,下面一一进行探讨。
河流湿地在湿地类型中以“流动”“变化”和“线形”为主要生态景观特征。从大的尺度上有上游、中游、下游、入河、江、海口、源头区的差别。从河流的级别上还有主干、支流,支流又可分为不同等级。另外从河流流经区域的不同,还有山区河流、丘陵区河流、平原区河流、乡村河流、城市河流不一而足,主要体现是在河流生态经济地理区别的不同。另外,还有一种河流型水库即自然河流被拦截后水位提高,既有水库的特征,又有宽谷缓流河流的特征。
对于河流湿地采用湿地公园形式加以保护主要意义在于:
1) 保护自然的河流,包括其形态及其文化。如流经乡村的河流,一般以三级以上四、五级河流为主,应以完整的一条河流为保护单元。同时应包括较其更小级别的支流和周边汇水区域。但是,由于这些河流多在山区、丘陵地区,如果以汇水区为界,其公园内湿地面积比率会较小。因此也可考虑仅在河流第一层小山脊为界。从生态学角度,完整的流域保护甚为重要。
2) 以河流文化为主的湿地公园。河流孕育着世界文化,如四大文明对应着四大河流。一般而言,大江大河承载的是主流文化,小江小河孕育的是地方和民族文化。过去人类大多依河而居,在河流两侧及台地上定居、垦作,留下了很多的文化遗存。因此,以河流文化为主的湿地公园范围确定时应以保护文化遗址的完整性为主来考虑。
3) 以水源保护为主的湿地公园。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大部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仍然依赖附近的河流水源,因为河流水源流动快、不易枯竭。因此,如果以使用水源目的来建设湿地公园,应主要考虑取水点区域和一定范围内上游来水区域作为公园范围。
4) 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出发建立湿地公园时,主要注重河流源头地区建立湿地公园或者河流入另一级别河/江口以及入海口。这些区域河流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独特,也可将其规划为湿地公园。
5) 河流特殊形态和生态系统保护。河流尤其是大的河流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有因为地质构造不同、地质运动和自然灾害而形成一些与河流相关的特殊地理景观单元,如牛轱湖、故道、大的洲滩、河中岛屿等等。往往这些区域因其景观特殊性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都会呈现特殊的保护价值。因此适宜作为湿地公园形式进行保护与建设。
以人工湿地为主的湿地公园,主要是库塘型湿地公园。库塘、水库有二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山区汇水区狭窄处拦坝、蓄水形成的水库和库塘。一般有明显的枯水和丰水季节,完全受人为控制泄水。水质交换期较长,水质较难控制。另外一种是在各级河流筑坝形成的河流型水库。一般基本形态维持在原来河流级别形态上,周边小溪形成不同的库湾。其水位受水闸控制,水库完全断水不泄流情况少见。因此,水库水流仍呈缓流状态,水质较好。因上游来水量和泄洪量不同,水交换周期也有不同,一般水质受上游来水控制。河流型水库因筑坝提高水位后,库汊形状优美,水质一般较好,加上多处于山区,周边人烟稀少,山青林密,风景优美。
库塘型水库作为湿地公园时,应以库塘周边第一层山脊为界,尽可能建至源头区域,确保周边水源洁净,才能保证库塘的水质。另外,一般而言,如果周边有农作物和水果种植时,应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公园范围内,并使其退耕还林,进行生态种植,提高湿地公园周边的生态环境。
河流型库塘作为湿地公园时,应将完整的河流水库以及周边汇水区域作为湿地公园范围。如果不是多级相连的河流型水库,则将水库上段一级自然河流也纳入湿地公园进行统一管理。
在人工湿地类型中,除了库塘外,适合作湿地公园的还有养殖场(如西溪就是以桑基鱼塘和输水河组成的湿地公园)和水稻田(主要为梯田,如云南哈尼梯田湿地公园)。其实在中国东南沿海有许多沿海的养殖湿地,不但景观优美、文化独特,而且又是候鸟重要的补给食源,也非常适合作为湿地公园进行保护和建设,还有东南沿海有部分退化废弃的盐场也适合在修复后作为湿地公园来进行建设。稻作文化作为中国湿地文化很重要的一方面,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尚未有专门的形式包括湿地公园来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湖泊相对于河流由于其水交换能力差,交换频率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但又由于其各自所处生态位不同,往往成为一个区域的生命水源,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地区,或者成为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湖泊湿地在近现代受到前所未有的胁迫,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之大部分湿地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特有的区域生物类群,又是候鸟生命迁徙途径中的栖息地和踏脚石,所以保护的价值也非常高。在场地上,湖泊湿地公园范围还应包括因为人工干扰而形成的周边鱼塘、围堰稻田等直接入湖水系的湿地,只有这样,才能对湖泊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大面积的沼泽一般分布在远离人群的地区,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尤其是泥炭沼泽。沼泽湿地是地球许多其他湿地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保护非常重要。
不同的沼泽具有不同的生态景观。如森林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沼泽环境下的生物类群绚丽多彩、独特迷人。因此,作为湿地公园具有其非常特殊的价值。一般而言,个沼泽湿地作为湿地公园时,除了本身沼泽地应该完整地划到湿地公园外,其边缘生态系统也应有足够的区域一起作为湿地公园加以保护、管理和监测,以利于开展适当的科学研究和合理的生态教育。具有特有生物类群或者是候鸟,尤其是水禽栖息地的沼泽湿地均应加以严格保护,包括以湿地公园的形式来进行保护。
中国东南沿海,正处于候鸟迁徙路线上,仅就候鸟保护方面,滨海湿地就扮演了不可替代的生态系统作用。在海洋文化、近海养殖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功能。在近海与海岸湿地类型中还有独特的红树林、海草和珊瑚等特有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的价值巨大。
目前,建立的湿地公园有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以海湾近海与海岸湿地为主的、以近海与海岸养殖文化和候鸟栖息地为主的。在划定此类湿地公园时,范围应尽可能的稍微大一些,无论什么类型的湿地公园,均应把候鸟的保护放在范围确定的目标之中。临海边界以低潮时-6m线为界,临陆以高潮一定范围防护带为界。
水禽栖息地——足够的生态空间,取食、宿栖、繁殖地;鱼类栖息地——包括洄游、产卵通道;两栖爬行类——最小种群保护面积。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同的物种,栖息地性质相差甚大。一般而言,水禽的栖息地有时跨越数千公里,鱼类尤其是某些洄游鱼类,其生活的水域也可跨越千里,但大部分是生活在某一气候带或者一个地理单元内、或者不能离开特定的水环境。相对而言,两栖爬行类的栖息地一般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
因此,确定以某物种栖息地为主的湿地公园时,应充分了解这些物种的生活习性和对栖息地的要求,尤其是繁殖、越冬地点和季节,这样才能确定保护的范围。
这些生物的取食点和食物来源也非常重要,在确定公园范围时,要能够满足种群繁衍所需要的食物来源。这些都依赖于严谨的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成果。为了满足生物栖息的需要,有些把一些非湿地类型区域划进来也是非常需要的。众所周知,有许多水禽取食和繁殖时要以湿地环境为主,但是在平时休息时,尤其是夜间栖息时,却是依赖陆地、森林甚至是城邑环境。所以划定湿地公园范围,强调水文联系的同时,也不必拘泥于空间上的连片。在功能和生态上有联系即可。
如果大尺度的场地景观规划,主要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考虑湿地公园范围确定和边界界定以及湿地公园选址等问题。而中尺度的场地和景观规划,则是从管理入手,对公园进行功能分区规划。
目前,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区划为管理服务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和合理利用区。因此,本文就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角度来探讨中尺度的场地规划。由于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和宣教展示区是一种功能上的布局,在空间上不一定要求有内在联系和生态上的限制。因此,仅考虑和探讨保护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的场地规划问题。
依据保护对象,主要考虑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足够的缓冲和发展空间。本文在中尺度场地设计中,试着采用了环境生态主导因子法进行区划。环境生态因子主要包括水深、底泥状况、水质等。
就湖泊和水库而言,划分为:消落带、浅水和深水保护保育小区。
就水源性河流来说,划分为:上游来水、取水区域和下游排净水保护保育小区。
就浅海与海岸湿地而言,划分为:淤泥质海滩、岩石海岸和沙石海岸保护保育小区。
针对不同生物栖息地保护保育区,确定原则是:栖息地完整性原则、最小种群保育面积原则和足够缓冲地原则。
在生物生命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如繁殖阶段的集中区域,应单独区划出来,一般可分为:生物取食活动、繁殖(巢穴)活动和候鸟季节性保护保育小区。
恢复是基于人类破坏后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当人类的干扰破坏还是初期,或者没有超过其生态阈值时,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功能进行修复,但修复过程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当的人为干预可以缩短自我修复的过程。一旦超过生态阈值,其系统将不可逆转或者加速退化,依赖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将难以恢复,必须通过人工干预才能完成。
人工干预的途径主要有:确定退化主导因子、确定已经退化的空间区域和影响退化的影响区域、消除退化的人工因子(如停养)、扶持自我修复能力的环境因子(如引水、疏水、换水、增加生物种源和完整生物链)。
重建是依照自然生态系统,采用近自然方法与途径,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采用人工方法重新构造符合人类意愿和自然要求的生态系统。如在淤泥质海滩种植红树林;在宽阔的河谷滩构建串珠状水系,重建不同生境的湿地植物;在干涸的河床筑矮围蓄水,重建浅水水面等等。
重建应依据科学研究成果和生态系统规律,谨慎使用。
2.3.1 科普宣教区场地确定
一般而言要兼顾场内展示和场外展示、集中展示和分散展示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主要包括集中的湿地宣教中心、湿地博物馆、室外的湿地植物园、动物园和宣教小区等。
2.3.2 湿地动物园
由于技术和管理原因,不提倡在湿地公园建设专门的湿地动物园。但也有部分公园曾建设过专类的与湿地相关的专类园,如蛇岛、鸟岛、鹤园等。一般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建设。
2.3.3 湿地植物园
依据建设的目的不同,可以建设以某一类群为主的湿地植物园。如荷园、经济水生植物园、水生花卉园等。也可建设综合性的湿地植物园。综合性的湿地植物园要包括从深水—浅水—滨水—湿生—陆生完整的生态单元,才能有完整的展示湿地植物生态序列。
小尺度的场地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景观元素的完整性、尺度大小的协调性,易于辨识与突出文化元素。
涉及到的场地要素有:场地位置、大小、边界、小地形、小气候(风水)以及人与动物的视觉、听觉和感觉。
小尺度的场地主要应用到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事务中。
不同设计师,对小场地的认知和理解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处理。尤其是设计师的理解与使用者、管理者理解不同可能会引发设计的矛盾,有时需要长期、反复地协调,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下面就湿地公园常用的小地形处理提出个人的看法。
从场地设计而言,合适的地点、适度的规模和科学的处理是设计三大要素,以观鸟塔、楼或棚为例,合适的位置包括:相对于被观赏的鸟是隐蔽的、处于安全距离之外、处于鸟类栖息地的下风位置、方便观鸟人群的出入;适度的规模包括:一定高度不超过周边树梢的高度、大小、形状仿自然,不易被鸟发现、临水而又不突出水面,不破坏自然水岸线;科学处理包括:采用伪装,如覆盖稻草或者绿色植物、人员和观赏者处于隐蔽或半隐蔽的设施中。
水岸是湿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场地,水岸交接界面,是水土联系最重要的生态界面,有时是许多水生动物产卵和水生植物栖息地。水岸的自然形状优美,是维护湿地景观质量的重要因子。所以,在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中,对水岸的处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有人为活动较多的区域,既要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可进入、可亲近,又要能抵御季节性和非季节性的水位突变。在场地设计中,要考虑突出因子是生态和安全。
滩涂也是属于水岸系统中一个界面,尤其是季节性水淹的宽阔滩涂,是湿地中最活跃的一个生态系统。滨海湿地中的海滩,河流湿地中洪泛湿地,湖泊湿地中的消落带和河流、湖泊中的岛屿、洲滩,均属于滩涂。
湿地公园中的滩涂适合于许多亲水的游憩项目布置和展示湿地生物与湿地文化。在不破坏自然本底的前提下适度地进行微地形处理,使水更具活力(流动性),更具美感(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水体),也是场地处理常用的手法。
一般不提倡人工构建岛屿,但是在恢复过程中有时为了土方平衡,必须对清挖的土方造成正地形。有时为了使宽阔的水面有些变化而增加美观,也常设计一些人工岛屿,有时为了给鸟和其它动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也会设计一些岛屿。这些岛屿会因土方的多少、作用不同会造成不同大小和形状。但是在设计中因水流动力大小,营造成内浅水—浅滩—缓坡旱滩—缓坡陆地的同心圆状岛屿最为安全和典型。
水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水深和流动状况是湿地类型场地的重要元素。
一般情况下,是不提倡改变自然状态下水体的现状,但是,在恢复的过程中,有时营造矮围蓄水,以满足冬季水禽栖息需求,采用橡胶坝增加城市河流枯水季节的明水面;在干旱地区的河流采用低坝滞水以有利于农业生产;在平缓的水面,采用坝、坎形成叠水以增加水的流动性,这些基于生态与文化需求的措施有时是必须的。
湿地公园内合理利用区和宣教展示区内不可避免地还需要一些人工设施和近自然的一些人造景点。所有的这些人工设施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是:尺度要小,以满足不同功能为主;材料要自然,切忌用城市园林材料和城市公共设施用材料;布置要自然,忌用直、折线条;色彩要自然,忌用大红色——动物禁忌色彩;人工设置地点要相对隐蔽,周边有林木遮掩;夜晚最好不用灯光;建筑风格尽量乡土化;一般不提倡仿古;基本不改变地形、随山就水;不截断流水,不破坏岸线;利用植物时,宜近自然布置,忌成行成列规矩造林种草;室外不用或少用声、光、电布景。
利用生态系统完整性要求,可以从大尺度场地规划上来确定湿地公园的范围和大小;利用生态主导因素来确定中尺度的公园功能分区,有益于湿地公园科学分区和规划;针对具体项目和景点,从小尺度角度(主体、客体和环境)主要考虑设计主体的位置大小和边界,从设计客体主要考虑使用者(人与动物)的感知,同时也要考虑各设计项目之间联系与周围环境的影响(风水),可以科学合理地布置项目。综合运用场地设计理论可以提高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水平。
[1] 姚成丽.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6):142-143.
[2] 张焕,徐峰.生态场地设计与风水选址自然要素的比较分析[J].华中建筑,2009(5):136-138.
[3] 陈跃中.场地规划设计:缺失的环节——对当前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J].建筑学报,2007(3):23-24.
[4] 王业社.场地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邵阳市城南公园改造方案为例[J].华中建筑,2008(3):124-128.
[5] 徐慧琼.体验与设计——读《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有感[J].华中建筑,2008(9):182-184.
WetlandParkSitePlanningandDesign
DAN Weiyu1,DAN Xinqiu2,ZHOU Wei3,GUO Wei3
(1.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2.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14,Hunan,China;3.Academy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714,China)
To use the site design theory synthetically,from the ecosystem integrity requirements in large-scale site planning up to determine the scope and size of the wetland park;We determine the park function partition through the eco-dominant factor,and mainly consider the user's perception, from small-scale landscape to design angle (point) location, size, and borders.
wetland park;site;planning;design
2013-07-15
但维宇(1988-),湖南长沙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文化、城市景观生态及森林与湿地景观设计。
X37;TU986.5
B
1003-6075(2013)04-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