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媛, 王萃琳, 赵 申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FDI开始大量地涌入中国。2010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1 057.4亿美元,首次超过1 000亿美元,增幅17.4%,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1]。201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持续低迷,仅为1.12万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我国2010年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球约9.4%的份额,占发展中国家投资总额约17.8%[2]。而在FDI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进入我国各个地区的FDI并不均衡,东部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FDI分布的区域差异极大。然而,现阶段理论界对FDI区域差异的研究大多关注FDI数量上的差异,对于FDI产出效应的差异研究较少;而且大都是按中国东、中、西三个区域来划分,研究方式过于简单、笼统,得到的研究结果也缺乏针对性。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中国八区域的FDI产出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关注FDI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国外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Blomstrom等[3]298-312利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1960—1995年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FDI引入量与人均GDP增长之间关系显著。Balasubramanyam[4]依据FDI由发达国家流向69个发展中国家的20组时间序列,研究了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东道国具备充分吸引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时,FDI才会对母国(地区)的经济增长发生作用。A.Bende-Nabende等[5]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台湾为例对FDI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FDI促进GDP增长的结论。
在关于FDI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方面,Kueh(1992)[6]高度评价了FDI对中国沿海开放地区投资、产出和出口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总资本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外资企业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Breadman等(1998)[7]则针对FDI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FDI成为导致东部和西部之间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Shen等(2001)[8]对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FDI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比发达地区大的结论。
黄华(2006)[9]对长江三角洲FDI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分析,将FDI的经济效应分为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陈杰、庄红娟(2009)[10]从经济增长效应、外贸促进效应、投资拉动效应以及技术溢出效应4个层面对FDI在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FDI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作用较为显著,但其贡献度逐渐下降的结论。王建(2004)[11]主要从经济总量变化、资本形成效应、劳动力就业机会以及工业总产值方面对FDI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回归得到中东西部三大地区外资对GDP影响的弹性系数,最后计算出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东部发达地区外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18.21%,远大于西部落后地区的1.15%。沈桂龙、宋方钊(2011)[12]研究表明,FDI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存在很大的关联性,但只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数据中得到验证,而FDI和全国基尼系数之间的关联并不显著。
李善同(2004)提出的中国八大区域划分方式如下: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北部沿海: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东部沿海:上海、江苏、浙江;
南部沿海:广东、福建、海南;
黄河中游: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
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
各区域FDI数量由图1给出,FDI总额为各区域内各省市的FDI加总得到,并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成亿元单位。总体来看,2002年以前我国FDI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南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的FDI投入量非常有限。至2002年以后,东部沿海地区FDI投入量逐步加大,超过南部沿海地区,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第一大区域,并且其他地区的FDI投入也显示出较快增长的势头。
图1 1994—2010年八区域FDI总额
数据来源:2011年各省市统计年鉴及相关年度《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本文采用的是1994—2010年17年间的样本数据,因此,选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作为FDI增速的衡量指标,分别计算八个经济区域的年平均增长率,得到各区域FDI的年平均增长率如表1所示。各区域FDI表现出由沿海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13]。
表1 1994—2010年八区域FDI年平均增长率 %
2010年各区域FDI投入各产业的比重由图2直接给出,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东部沿海地区FDI在第二产业的投入占绝对比重;在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FDI在第三产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图2 2010年八区域FDI投入各产业比重
表2显示2010年各区域FDI在各行业的投入占比,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地区FDI投入到制造业的数量占绝大部分比重。其中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地区FDI投资制造业的比重位居前列,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FDI投资制造业的占比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除西北地区外其他地区FDI投资房地产业的比重仅次于制造业,位居第二位。
数据来源:2011年各省市统计年鉴。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可得到引进FDI后Cobb-Douglas函数的拓展模型,即
(1)
式中:Y——产出;
Kn——国内资本的投入量;
Kf——国外资本的投入量;
L——劳动的投入量;
A、α、β和θ——参数,皆为正数。
为使分析简化,可对式(1)两边取对数,从而可以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线性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这种简单的数学处理,式(1)即成为线性形式,即
lnY=lnA+αlnKn+βlnKf+θlnL
(2)
由于A表示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影响,这里假设技术进步在一段历史时期是不变的,即A为常数,因此式(2)可进一步简化为
lnY=αlnKn+βlnKf+θlnL
(3)
式中:α——国内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
β——国外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
θ——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
因此,在式(3)的基础上,选取国内产出、国内资本投入、国外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作为主要变量,分别对八大区域FDI的产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1) 国内产出。采用各省市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即扣除通货膨胀影响的GDP表示。其中,用各省市各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通货膨胀的影响。
(2) 国内资本投入。采用实际国内投资表示,即各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总额减去利用外资部分,并扣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影响的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中,用各省市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表示固定资产投资的价格影响。
(3) 国外资本投入。采用各省市FDI表示国外资本的投入量,为使计量分析更具有合理性,将FDI的计量单位根据每年的平均汇率折算成亿元。
(4) 劳动力投入。采用各省市劳动力数量表示劳动力投入。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1994—2010年各省面板数据,由于数据的缺失,未将台湾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包括在内;由于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大陆地区的FDI经济效应问题,因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不在研究的范围之内;此外,由于重庆的数据不完全,因此将重庆市归入四川省进行研究。据此获得17个时间序列,29个截面数据。FDI产出效应的对数模型为
ln GDPit=αilnKnit+βiln FDIit+θilnLit
(4)
式中:i=1,2,…,8,分别表示东北地区、北部沿海、东北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北以及西南地区;t=1994,1995,…,2010,分别代表1994—2010的各个年份。
运用Eviews 6.0对样本进行回归,基于FDI产出效应模型的设定(无截距形式)并且FDI产出效应比较分析的研究层面为中国八个经济区域,将计量回归模型形式设定为固定系数模型。使用LS-Least Squares(and AR)方法对八个模型进行估计,结果由表3给出。
表3 中国八大区域FDI经济效应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数值为估计值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表示在10%、5%、1%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1) FDI产出效应分类。根据表3,中国八个经济区域FDI产出效应主要分为两大类:正的产出效应和负的产出效应。所谓正的产出效应即FDI的增加会带来产出的提高,而负的FDI产出效应指的是FDI的增加会使产出减少。正的FDI产出效应包括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南地区,负的FDI产出效应包括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以及西北地区。这与FDI在我国较发达地区可以较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现实比较吻合。
(2) FDI产出效应区域间差异比较。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呈现显著的FDI正产出效应。在北部沿海地区,FDI每提高1%将带动GDP增长0.24%。因此,利用βi的值可以比较这八大区域FDI产出效应的大小,即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3) 八个区域中FDI产出效应的影响均小于国内资本以及劳动力投入对GDP的影响。表2显示,各区域内国内资本因素对产出的影响最大,其中长江中游地区的国内资本产出效应最大,即每增加1%的内资GDP提高0.91%。
从FDI的引入数量来看,1994年以来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较其他区域而言一直处于前四位,并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此三个区域的FDI产出效应位于前列。由此可见,FDI的引入数量对产出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是FDI对产出作用的基本保证。从FDI的增长速度来看,虽然南部沿海地区同样在FDI数量上存在一定优势,但其FDI年平均增长速度最慢,因而FDI产出效应位居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之后。因此,一方面应将北部沿海地区、东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等FDI产出效应较强的地区作为FDI的重点投资区域;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扶持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的FDI引入,加快以上地区FDI存量的积累,以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结合各区域FDI的行业投入占比来看,所有区域FDI在第二产业的投入量均占相当比重,可见投入第二产业的FDI对产出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而在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FDI在第三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大,尤其是北部沿海地区FDI第三产业投入比重明显大于该地区FDI第一产业投入比重。因此,应将引入的FDI积极投入第三产业,助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FDI的产出效应。
根据各经济区域FDI在各行业的投入占比,可以看出在FDI产出效应最大的北部沿海地区,其FDI在各行业均有投资并呈现多元化、均衡发展的态势。该区域制造业投入比重低于50%,与其他区域相比处于最低水平,而该区域内其他行业占比也相对均衡。此外,FDI产出效应较大的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其FDI的行业分布出现同样态势;而在其他FDI产出效应较小的地区,制造业的FDI投入占有很高比重,FDI产业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FDI对产出的贡献作用。因此,引进FDI政策应当向有助于增加就业、扩大国内资本效应、增加产出、改善环境等非制造业项目倾斜,加大对此类项目的扶持力度,给予其优惠政策,使其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均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0年1—12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EB/OL].[2010-01-18].http://www.mofcom.gov.cn/.
[2]United Nations.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1 [R].New York:United Nations,2011:22-27.
[3]Blomstrom M,Wolff E.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in Mexico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Balasubramanyam.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urkey [J].The Economy of Turkey since Liberalization,1996,112(4):81-92.
[5]Bende-Nabende A,Ford J L.Policy and endogenous growth:multiplier effects from a small dynamic model for Taiwan [J].World Development,1998,26(7):1315-1330.
[6]Kueh.Foreign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change in China [J].China Quarterly,1992,131(9):637-690.
[7]Breadman H G,Sun X L.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J].World Economy,1997,20(3):339-361.
[8]Shen J F,Wan K,Wang Y.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factor contributions in the Zhujiang delta region of south China [J].Asia Geographer,2001,20(1):125-151.
[9]黄华.长三角地区FDI经济效应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J].市场论坛,2006(3):178-179.
[10]陈杰,庄红娟.江苏省FDI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J].现代经济,2009(8):14-17.
[11]王建.FDI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28-36.
[12]沈桂龙,宋方钊.FDI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多维变量基础上的实证研究 [J].世界经济研究,2011(10):69-73.
[13]李媛,李文君.FDI在华区位选择与区位演变趋势分析 [J].商业经济,2010(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