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机制研究*

2013-12-19 05:27徐玢玢
关键词:技术升级辽宁装备

邹 华, 孙 健, 徐玢玢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也是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企业的总称。它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服务面宽,涵盖了主机产品、维修配件和技术服务等。装备制造业产品范围包括两大类:机械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1]1-3。

技术升级指通过生产要素的调整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式来实现装备制造产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行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2]。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包括了设备的更新改造、新型材料以及新能源的使用、新工艺的启用或原工艺的改造、人员素质能力提高等几个方面。技术升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有技术层次和水平的相应提升;二是新的技术替代原有技术即技术转型。

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纽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行为,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过程,通过能量的交互传递,形成更为强大的结合体。纽合分为要素纽合、平台纽合及效应纽合。要素纽合,通过要素的相互衔接、传递、转换和依赖,形成紧密内容结合体;平台纽合,某一要素通过一个公共环境和平台而形成与其他要素的融合体;效应纽合,在一个要素改变后,与其纽合衔接的其他要素随之变成另一种效应或状态。

一、文献述评

科技创新不但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辽宁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向“辽宁制造”转变的关键。白莉和郑文范提出,应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加速发展辽宁新型装备制造业,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和政府采购,发展装备制造业中场产业[2]。徐芃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状,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积极作用[3]。王连靳与杨晓勇认为,随着辽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在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中助推了从“辽宁制造”向“辽宁创造”的转变[4]。

技术升级是装备制造业抢占国内外市场、提升效益的重要支点。林丹(2008)围绕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条件和技术升级模式进行研究,找出装备制造行业技术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创新积累能力、走集群式发展道路等方面的对策建议[5]。韩冰在分析辽宁省内各市装备制造业企业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和层次分析的方法,构建了评价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提出要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必须制定政府政策激励措施、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机制以及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等[6]。杨秀骞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及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强化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提出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结点及纽合网络结构模型,得出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后具有很好的辐射效应、成本效应、强化效应以及速度效应的结论[7]。国外的相关学者也研究了技术升级在相关行业中的影响作用。Jung和Mercenier在一个异质性主体框架下建立了一个模型,分析了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外包与本国技术升级间的相互影响[8]。Daveri和Cecilia指出,在产品上国际分工与生产率之间存在双向的作用,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实施跨国外包,产品内国际分工包含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两者都可较大程度地促进技术升级[9]。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SWOT分析

将SWOT分析方法引入到辽宁装备制造业当中,把辽宁装备制造业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科技创新发展的角度出发,装备制造业自身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环境的吸引力就决定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这里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都是围绕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进行分析的。根据辽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不足,清楚地把握技术升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研究其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的纽合机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优势

(1) 基础实力雄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辽宁装备制造业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形成规模经济和强大的生产力效应: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工人已经形成技术性群体和产业创新的优势,拥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的装备制造集团,如沈阳金杯集团、大连冰山集团、沈阳机床集团等。辽宁的通用设备制造业、造船产业、飞机制造、电子信息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及产品开发方面优势明显,比如攻克了AP1000屏蔽电动泵壳体制造的关键技术,研制出世界首台400 MVA/1 000 kV特高压升压变压器、国内首支瓦锡兰系列82T超大型船用曲轴、国内首个12英寸PECVD设备[10]等,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批辽宁装备企业的著名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2) 重大成套装备以及重要装备产品相对优势明显。辽宁省数控机床产量居全国第1位,造船产量居全国第2位,变压器、工业锅炉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微型计算机产量居第4位,在国内装备制造业体系市场占有率达到第6位。此外,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医疗设备等都是辽宁省生产的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装备产品。

(3) 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较多。辽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省,拥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6 178家;其中研发(R&D)人员13.1万人,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培养拔尖人才450人,两院院士51人;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达到775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第7位[10]。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进入装备制造业产业中,为辽宁装备制造业输入强大的创新动力,同时这些企业也注重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和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知识源和人才库。

2. 劣势

(1)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需要引进。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辽宁省很多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的缺陷日益明显,表现为研发投入低、高层次研发人才短缺、创新投入不高、科技进步缓慢等,导致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自给率低下,往往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弥补创新上的不足,这就造成了大型成套设备过分依赖进口的局面。

(2) 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重视不够,组织管理和产学研协同与合作不紧密,导致辽宁装备技术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国产化水平,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率较为低下,仍处于引进—利用—再引进—再利用的单向循环之中,未做到吸收和融合发展创新。

(3) 装备制造业创新产业结构机制不合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含量低及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力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严重缺乏创新能力,比如辽宁装备制造业进口的大都是成套大型设备,而出口的大多是普通机电类零件及产品[11]。由于历史遗留产业机制结构问题的羁绊,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产业机制改革的难度很大,单纯依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远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强势产业。辽宁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大、利润低,关键部件、技术受国外限制,同时装备制造企业申请专利虽多,但仍不能有效自我突破。因此,创新产业结构机制问题亟需解决。

3. 机遇

(1) 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辽宁经济发展已由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社会、环境、产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和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理念提高了技术装备的需求层次,在生产中禁止使用落后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技术装备,要求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不仅是绿色的、清洁的、循环的,而且生产出来的设备也应该是环保型装备、节能型设备和清洁型配套设备。这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外在需要拉力。

(2) 高新园区的发展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辽宁省正在实施的高新园区建设,特别是沈阳“大浑南”高新区的建设发展,为通信设备、IT产业、医疗设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沈大高速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思路的提出,也为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技术升级提供了机遇。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政策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的提出,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动力;其次,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提出,为辽宁装备制造业提升经济实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战略支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辽宁区域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辽宁装备制造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较快升级。

4. 挑战

(1) 跨国公司的威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大幅度下调关税以及国外许多跨国公司的进驻,对辽宁本土低成本制造优势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同时,装备制造业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纷纷被跨国公司所并购,高级人才、知识产权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已对辽宁装备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阻碍了行业技术升级的步伐。

(2) 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保持其技术上的垄断地位,将一些核心技术控制在手中而且严格限制对我国的高技术装备出口,很多制造业企业在关键技术上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并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进程。

(3) 发展循环经济的挑战。辽宁很多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污染较大,特别是大量的电子垃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危害巨大。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都对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出了严峻挑战。

通过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发现,辽宁装备业企业要想凭借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迎接挑战走“辽宁制造”的道路,迈向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企业的科技创新是关键,技术升级是途径。在自主研发的同时,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机遇加强消化吸收外来的先进技术,发展具有辽宁装备制造业自身特色的产业。

三、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

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是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向现代化、数字化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科技创新促使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从长远的角度提升企业的实力。技术升级是对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改进,以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

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发展之间的三维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科技创新、技术升级、企业战略的三维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升核心技术,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推动企业制定新的战略。同样,技术升级提高了企业的设备档次和技术水平,促进了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使企业战略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与实施。

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主要包括3方面[12]:基于自主研发方面,即在企业技术自主研发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技术合作方面,即通过与国内外企业或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官产学研技术合作,学习先进的技术,通过协调与合作来进行科技创新;基于技术引进方面,即建立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先进的核心技术知识,结合自身的研究开发,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到自主创新和持续自主创新的水平。

针对上述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本文提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发展模型,为解决辽宁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创新问题奠定基础,如图2所示。

图2 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发展模型

1. 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的契合点与关联线

纽合契合点是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纽合到一起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两者紧密度最高的点,其作用为:使引进外来技术与自主创新研发协调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的发展战略。

纽合关联线是企业在实行纽合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相关产品、技术、生产方式等所有相似或相同的点且没有达到最高紧密度的连线。关联线的作用为:衔接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在企业中相关联的方面,促使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成为契合点。

2. 纽合周期中的阶段性特征

装备制造业企业纽合发展周期包括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构成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周期,装备制造业经过纽合周期的发展,最终确立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和规划企业的长期发展。

(1) 起步阶段纽合缓慢,阻碍较大。装备制造业企业采用新的策略时,要改变企业以往的策略往往要受到很大的阻力,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的两个因素经过缓慢的发展,纽合慢慢地达到了契合点,至此起步阶段开始;而随着纽合的两个因素慢慢磨合,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的关联线越来越多,纽合的初始状态越来越好。

(2) 发展阶段纽合发展较快,关联线紧密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随着装备制造业企业纽合机制发展越来越好,装备制造业企业慢慢进入正轨,发展过程中的阻力也逐渐减少,企业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纽合过程中关联线越来越多,纽合的契合点也越来越多,带来的企业前景越来越好,最终进入了成熟期。

(3) 成熟阶段纽合契合点越来越多,多目标纽合机制最终合一,变成企业发展的目标战略。此阶段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和纽合决策已经初具规模,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中已经占有相当的比重,最终在国际市场中将占有一席之地。纽合后的企业将带动所属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绿色模式。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发展模式,虽然起步阶段优势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发展期和成熟期纽合机制给制造业企业带来的益处要大于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单独发展相加的总和,便于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抢占市场。

四、辽宁装备制造业“点—面—块—区”的发展过程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纽合发展要以“以点带面”、“以块带区”为目标,最终带动辽宁装备制造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辽宁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所占市场比重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龙头产业、一般产业、劣势产业。借鉴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模式,龙头企业通过先进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纽合发展达到国内领先甚至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在龙头产业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反过来带动省内其他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带动一般产业向龙头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给予一般产业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支持,推动一般产业向国际市场迈进的步伐;其次是带动劣势产业克服所在行业的不足,使劣势产业在同类产业中也具备相当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带动劣势产业的发展。一般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支持劣势产业的发展。劣势产业在龙头企业和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一般产业的支持下,能够克服所在行业竞争力上的不足。三类产业进一步发展,进而带动辽宁装备制造业整个行业的发展,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图3 以点带面、以块带区的发展过程

从图3可见,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纽合发展在“以点带面”的过程中,遵循“三点一辅线”的模式。所谓的“三点”即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按竞争力分类的三种类型即龙头产业、一般产业、劣势产业;“辅线”是龙头产业实施纽合机制向国内领先发展甚至走向国际市场后,反过来同时促进一般产业和劣势产业的发展。整个“三点一辅线”的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其中龙头企业的带头发展是关键,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是核心。这一过程构造了装备制造产业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为实施纽合机制最终目的——“推动整个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

五、辽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的规范形式

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贯穿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也是这些企业始终追求的突破自我瓶颈的两个关键因素。一部分装备制造业企业重视技术升级,往往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直接实现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生产效率。而有的企业重视科技创新能力,重视自我发展和提高企业自我研发水平的同时,也与政、学、研合作创新。虽然后者短期的效率提高效果不够明显,但是长期来看却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首选途径。

将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纽合模型运用到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当中,形成纽合的规范形式。首先,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是整个企业纽合规范形式的核心,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注重企业自我研发能力提升,是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首要的发展策略。纽合机制不仅弥补了单纯重视科技创新短期效率的不足,而且关注了技术升级中企业当前发展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两者取长补短,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战略。纽合的规范形式如图4所示。

图4 辽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的规范形式

从图4可见,装备制造业企业在纽合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纽合的机制规范形成。这里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生产方式、管理模式、管理者的喜好等因素;外部环境包括政府的政策、国内外市场产品占有率、消费者的喜好等因素。企业的纽合规范实施的过程中要联系自身的状况,结合所在的内部、外部环境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六、辽宁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的拟波士顿矩阵

图5 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拟波士顿矩阵

(1) 纽合形成前装备制造企业处于瘦狗型发展阶段。此阶段企业处在技术升级初始阶段,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对市场占有率偏低;同时,在产品的创新方面投入较少,市场增长不明显、利润率低。此时的企业一般处于保本甚至亏损状态,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此阶段通常采用逐渐撤退战略:装备制造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整顿、逐渐撤退,对那些市场增长率极低和缺少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则应立即从市场上淘汰。

(2) 纽合成型后企业采用的科技创新多于技术升级时,企业位于纽合后问题型象限内。这时企业位于纽合后问题型发展阶段,市场机会大,前景好,然而在市场占有份额上存在问题。此时应采取选择性投资战略,首先确定对该象限中那些经过改进可能会成为明星的产品或技术进行重点投资,加大此类项目的技术升级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使之转变成“明星型”;对其他将来有希望成为明星的产品或技术则在一段时期内采取扶持的对策。因此,对纽合后问题型发展状态的改进与扶持方案一般均列入企业长期计划中。同时,在管理模式上应当采取智囊团或项目组织等形式,选拔有规划能力、敢于冒风险、有才干的人负责。

(3) 纽合成型后企业技术升级多于科技创新时,企业位于纽合后金牛型阶段。此阶段由于引进大量先进的技术到企业中,企业销售量大,产品利润率高,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而且由于增长率低也无需增大投资,因而成为企业回收资金、支持其他类产品引进技术的阶段。由于此阶段内大多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下降趋势明显,所以可采用收缩战略,即加大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设备投资和其他投资压缩,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利益,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对于此象限内市场增长率仍然有所增长的产品,需要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维持现存市场增长率或延缓其下降速度。对于金牛型纽合机制,企业适合于用事业部制进行管理,其管理者最好是市场营销型人才。

(4) 当纽合后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趋于同步时,企业处在纽合后明星型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高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此阶段很可能会演变成金牛型,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升级投入以支持其迅速发展。此时企业采用的发展战略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积极扩大经济规模,以长远利益为目标,加强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趋于同步发展的稳定性,进而巩固在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纽合后明星型企业最好采用事业部形式进行管理,此时,管理者对技术升级和研发创新两方面都很了解。

七、结 论

把辽宁装备制造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SWOT分析,可以得出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要想从“辽宁加工”转变成“辽宁制造”,科技创新是企业增强综合实力的必要途径的结论。针对科技创新、技术升级以及企业战略三者关系,本文建立了三维立体关系图以及纽合机制阶段周期图,说明了三者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企业通过制定策略对技术升级加大投入力度进行调控,能够根据纽合发展特点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发展模型和拟波士顿矩阵,本文认为当前辽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任务有:一是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二是要加大国外先进技术或设备的消化吸收力度,为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利的经验借鉴;三是要提高管理效率,全面提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所以,采用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发展机制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的理想策略。

本文的研究结论也有着丰富的政策含义。首先,辽宁装备制造业要适应当前国际制造业发展的趋势,通过消化吸收外来技术、与政学研合作研发、自主创新等方式积极融入国内甚至国际装备制造市场,利用外部企业成功经验、创新模式提高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在尖端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更要强调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纽合发展的重要性,争取在某一个生产或研发环节上达到国际领先,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向核心技术环节延伸,渐进式地实现纽合发展的目标。其次,在关键设备进口和相关技术转让过程中,应通过财政支持鼓励辽宁装备制造企业加大模仿与科技创新的力度,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缩小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赵忠华.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研究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白莉,郑文范.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由“加工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 [J].科技成果纵横,2005(3):35-36.

[3]徐芃.以科技创新引领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思考及建议 [J].中国发展,2010(10):29-35.

[4]王连靳,杨晓勇.科技创新在辽宁全面振兴中大显身手.科技日报,2012-03-10(3).

[5]林丹.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研究 [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

[6]韩冰.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

[7]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研究 [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10.

[8]Jung J,Mercenier J.A simple model of offshore outsourcing,technology upgrading and welfare [R].Paris:University Pontoise,2008:5-12.

[9]Daveri F,Cecilia J L.Off-shoring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in the ital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R].Munich:CESifo,2007:3-22.

[10]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 [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1]孙陈,王章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J].科技管理研究,2007(5):163-165.

[12]邹华,曾文军,杨秀骞.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06-210.

猜你喜欢
技术升级辽宁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防晒装备折起来
辽宁舰
李辉废塑料加工设备技术升级产量高更赚钱
光源技术升级,色彩还原更鲜活 光峰WeMAX APUS-30E
溴化丁基橡胶成套技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