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研究

2013-12-18 11:30吴开明
廉政瞭望 2013年21期
关键词:民族性党风廉政纪检监察

文_吴开明

加强民族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在纪检体制机制创新改革上狠下功夫,着力构建监督检查新模式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

少数民族地区的党风廉政建设,既不能统一性绝对化,无视民族特点,搞“一刀切”,又不能片面强调民族性,降低党风廉政建设标准和要求。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统一性中包含民族性,民族性中体现统一性,才能保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在民族地区顺利推进。

铸造“安全网”

创新监督检查模式,建立特色纪检监察网络。要以改革监督体制为核心,以优化机构设置、理顺工作关系、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立足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机制。以汶川为例,要继续深化率先在阿坝州推行的巡查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巡查工作“政治体检”功能,起到为各级党员干部“照镜子、洗洗澡、治治病、正衣冠”的作用。

拓宽民声渠道,发挥“三平台一机制”作用。在民族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制约,群众诉求渠道相对狭窄,合理诉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各类非理性上访、越级上访现象多发。在今后的工作中,把优质服务群众作为硬要求、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硬指标、把不断解决问题作为硬任务,让民声平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实践基层的有效载体。

改革工作评价方式,提高群众对反腐败工作满意度。在民族地区,更需要注重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评价,建立新的考核机制。需紧跟步伐,深入真实地了解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看法,致力让“民意”成为研判反腐倡廉形势的“晴雨表”,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备好“文化餐”

发挥地区优势,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分清党性与民族性的界线,分清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与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界线,分清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的界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

开展反腐倡廉主题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民族地区文化呈现多样性、民族性、地区性的特点,在宣传机制上,不断完善宣传教育制度和形式,改“独唱”为“合唱”,不断扩大廉政建设的知晓率和覆盖面。

砌好“防火墙”

加强制度法制化建设,保障制度实效性。民族地区可以借助区域自治的优势,不断加强法治化制度建设,确保制度的刚性、威性和实效性。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应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际情况,以严格执行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及配套规范为要求,提升政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以深化政务公开为核心,规范权力运行,制定权力运行内、外部流程图,努力为群众提供阳光服务、优质服务。

配好“反光镜”

创新监督平台,改进基层权力结构体系。在民族地区基层权力结构体系调整和改善中,要突出村民民主政治和监督的主体地位,提升村级民主程度和监督组织的设置层次,增强民主监督力度和作用。

创新公示公开方法,打造廉洁阳光工程。民族地区在加强社会民主监督方面主要做法可以集中体现在创新公开公示方法,全力打造党风廉政建设阳光工程上。另外,还可以创新推行“村误”公开,将村民委员会工作中的失误拿到村务公开栏上“晒”,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村误”进行整改,促进政策落实。

用好“杀手锏”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平台,积极拓展信访举报渠道。民族地区的纪检监察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开举报的网址、举报电话号码、举报邮箱、举报QQ 号等受理群众举报的渠道信息,形成一种合理解决群众涉访需求的综合接访、调解、息访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新局面。

加强办案机制创新,形成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民族地区纪检监察机关可以进行协调配合机制创新,整合办案资源,形成办案合力,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案件信息通报移送制度、案件协作配合制度等,推进查办案件工作的协调配合,为查办案件尤其是查办大案要案提供坚强保证。

猜你喜欢
民族性党风廉政纪检监察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纪检监察机构如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加强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一岗双责”
淮委召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
纪检监察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三不”与“三无”
落实“两个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次深刻变革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