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

2013-12-16 03:40王振亚
教师博览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罚惩戒惩罚

王振亚

青海师大二附中的张姓老师2分钟内打了学生8记耳光,陕西子长县秀延小学老师体罚学生当场扒裤,安徽7名学生因打架被集体罚跪操场1小时……

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一段时间,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与网络,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惩戒这个传统话题的思考。老师们对教育惩戒有什么看法,教育究竟需要怎样的惩戒?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

“最头疼的是学生犯下错误的时候,要不要惩罚,如何惩罚?仅限于口头说教,大多数时候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但孩子又打不得、骂不得,否则稍有不慎就会惹下大麻烦。”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廖老师向记者诉苦。

调查发现,体罚、辱骂学生的现象在我省已经非常少见,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是学生犯错误时要不要惩罚、如何惩罚。

在记者选取的样本中,在要不要惩罚方面有过犹豫的比例占56.1%,认为可以适当体罚学生的比例只有4.1%,而在如何惩罚方面存在困惑的占75%。调查结果显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现在不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

2012年10月份,军训刚刚结束,某农村学校七年级的一个班上,学生一上自习课就乱哄哄的,班主任说了好次,都起不到什么效果。“没有一点威慑力还是不行啊”,班主任火了,随即要求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站军姿。谁料到10分钟左右,一名男生突然倒下,脸色发白,嘴唇、耳根都没了血色,怎么喊都不应声。班主任当场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背起学生马上往附近的诊所跑,医生连忙掐人中、摸脉搏、听心跳,学生醒来后被连喂了两杯糖水,休息了半个多小时才有所恢复。“现在想起来都后怕,以后我再也不敢随便惩罚学生了。”

2012年11月15日,某学校出现了一例打架事件。老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并把双方喊到了政教室谈话。其中的一位学生因打架时受了委屈,觉得政教主任的处理不公平,当时就哭着往窗户上撞,幸亏旁边的老师眼明手快,一把拉住才没有出事。

类似于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近年来,因惩罚造成不良后果被媒体曝光和教育主管部门严肃处理的案例还真不少。

“不是我们不想管学生,怕惹上麻烦事,没办法,只能明哲保身!”一位曹姓老教师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批评和体罚都是有风险的,但学生的行为实在过分,怎么办呢?调查结果显示,这时大多数教师(84.3%)都会拿出绝招,那就是把皮球踢给家长。打个“小报告”反馈一下或者干脆把家长请到学校决定如何处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唐德认为,老师们之所以存在顾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育类法律并没有对如何惩戒有更详细的规定也是重要原因。

在韩国,几年前,就通过了《教育处罚法》,规定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

在日本,法律规定,必要时可以依据监督机关的规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但不得实施体罚,并对哪些行为属于体罚做了较明确的说明。

在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一说到惩戒,很多人会把它和体罚联系起来。湖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常思亮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体罚式教育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恶习,操作不当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容易产生各种隐患。而惩戒不等于体罚,不是伤害,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而是指通过惩罚措施进行警戒,以使其改正错误。“惩戒是一种特别的教育,它和我们常说的赏识、激励、表扬、鼓励等方式一样,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

“惩者,以正其心也。”常思亮认为,全社会都在致力于消除“体罚”,但连带着把“惩戒之树”连根拔起也是不明智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一段关于教育惩戒的论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才能,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现供职于湖南省教育学会的特级教师李志宏认为,教育离不开惩戒,正如教育离不开赏识一样。如果说教育是一张纸,那么,惩戒和赏识就是这张纸的正反两面。惩戒和赏识都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事实上,大多数老师、家长也都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惩戒。记者随机采访了30名教师、30名家长和30名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结果显示,93%的教师、70%的家长、63%的学生,都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它的作用。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惩戒呢?

首先听听学生们的心声,30名学生中有20名表示,自己最讨厌被老师通知家长,当犯错误时最渴望的是和家长、老师平等交流。如果家长和老师采取居高临下式的说教或者打骂,有18名同学表示会对着干。这30名同学都认为,老师和家长如果能顾及自己的想法,能站在学生和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更喜欢。

教育是一门艺术,惩戒更需要艺术。

在山东潍坊早春园小学,一种“绿色惩戒”举措受到了普遍认可。学生在校内、校外违纪,听到的不是“你到办公室来一下”,而是你自己选择一种惩戒方式。在这所学校,学校将惩戒制度在家长会中和家长、学生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后,向全校师生公开公示,由学校大队部具体组织实施。违纪学生可以接受这些惩戒方式,也可申请其他惩戒方式。违纪学生完成惩戒后,由班主任将违纪、惩戒及惩戒效果等有关情况交到大队部。

俗话说,“有言在先,挨打不冤”。唐德认为,早春园小学模式的成功在于,惩罚规则是和家长、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的,而且在如何接受惩戒方面,也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

常德市工农小学,曾经有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对螺丝帽十分感兴趣,有一段时间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看到的螺丝帽拧下来,甭管是窗户上的,自行车上的还是什么机器上的。校长谢英得到同学们的举报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去“采访”一下修车的师傅、工人叔叔和自己的爸爸,问问螺丝帽有什么作用。采访之后,这位学生对谢校长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螺丝帽有这么大的作用,后来他再也不乱拧螺丝帽了。

常思亮认为,学生自己获得的感悟和体会胜过老师千言万语,学生犯错了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明白到自己做得不对,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惩戒方式。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傅维利教授认为,不论采取何种惩戒方式都要以“不损害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如何科学实施教育惩戒,他还总结出了几条原则和尺度。

首先是坚持慎罚原则,傅维利认为,惩罚是一个极易产生副作用的双刃剑。教师或家长惩罚学生很容易给孩子提供一种攻击性行为的习得模式。因此,一定要始终秉持慎罚的态度,把惩罚控制在恰当合理的范围和量度中。

其次,要坚持指向过错原则。这一原则指的是惩罚要始终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不对过错人产生歧视,除了惩罚措施本身之外,过错人应享有与其他人同等的权利和待遇。

再者是及时与坚定原则。“及时”指的是惩罚的决定一旦作出,就要及时实施。这样做有利于将惩罚清晰地指向过错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坚定”指的是除非惩罚本身有不当之处,惩罚一旦实施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出现无故中途停止或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做既可表明教师和家长对过错行为的坚定看法,而且可以清晰地昭示惩罚本身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使孩子从中感受到纪律和社会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

还有灵活性原则和保持关爱的原则。“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傅维利说,国内外无数成功的教育案例都证明,在惩罚实施后仍对受罚者保持关爱,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 编:周正旺

猜你喜欢
体罚惩戒惩罚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Jokes笑话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