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断层”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

2013-12-14 06:40王迎春王艳丽王立刚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年6期
关键词:断层劳动力粮食

王迎春,张 婧,王艳丽 王立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粮食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存在“总产不稳、单产不高、管理粗放、农民断层”的问题,尤其是“农民断层”的问题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1]。2003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九连增”,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需求,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个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村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逐渐增多,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走进城市,流向二、三产业,而从事农业 (粮食)生产的农民主要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致使部分地区农民“不愿种田、不会种田、种不好田”,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并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空心村、老龄化、留守儿童等),一度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2]。但是,目前对我国“农民断层”总体情况尚不清楚,这种现象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其原因的鲜有报道[3-4],为此,研究小组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产业、劳动力流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比较分析,并根据查阅文献资料和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阐述目前不同地区“农民断层”基本情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保障我国粮食稳产增产的建议。

1 “农民断层”问题的基本情况

1.1 不同地区农民从事产业的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不同区域农民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差别较大。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①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个区域比较可以看出,东部地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较其他地区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4%,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高于全国水平6.0%、15.5%、9.3%。东部地区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员比重较高,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2%和5.2%,而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则均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西部地区最低,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4%和5.1%(表1)。可见,随着我国产业的结构调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一产流入二、三产业,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无限供给”转向了“结构短缺”,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不可避免地争夺农民资源,这与张延爱、钱文荣等典型地区调研结果一致[5-6]。

表1 四大区域从业人员构成 %

1.2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的比较

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不同地区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东北两地区到省外打工的人员占的比例较低,只占到18.6%和17.4%,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7%、31.9%;而中部、西部地区到省外打工的人员占的比例较高,分别高达67.6%和59.6%(表2)。这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关,经济越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流出的比例越大。

表2 四大区域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流向情况 %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调查结果推算,2009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达到1.453 3亿人,比2008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外出农民工1.156 7亿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2 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3.7%。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 445万人,减少56万,下降0.7%。与2008年相比,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有所提高。

1.3 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从全国统计数据来看,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50.6%,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仅占4.3%(表3)。其中西部地区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最低,其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重最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2%,而初中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重最低,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4%和0.8%。

表3 四大区域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

1.4 农业从业人员的年龄组成及性别比例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占59.5%(图1)。20~40岁占31.9%;60岁以上占8%,这与众多研究者的调查和结论一致。直接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者以男性居多,占79%,女性劳动力占参加农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的21%。但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女性劳动力比重高于男性劳动力,男性劳动力中55%的人从事农业劳动,女性劳动力中61%从事农业劳动。这也说明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以中老年为主,女性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7]。

图1 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年龄组成

2 “农民断层”现象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的影响

虽然各个地区农村劳动力状况各有特点,但“农民断层”现象总体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务农人员中年轻人比重逐年降低;二是务农人员中女性劳动力比重高于男性劳动力比重;三是务农人员受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外出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农民断层”所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影响粮食安全,还会加速农村社会的凋敝[3]。

2.1 农业生产滑坡,影响农业生产稳定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是进行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而青年农民的大量外出使得某些地区原本不发达的当地农业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在我国目前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状态下,农村人口从获取收益较低的农业转身收益较高的非农产业是农村人口流动的必然选择的方向。但是,青年农民地离乡外出务工,将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和撂荒现象的发生,既造成国土资源的浪费,又会导致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下滑[4]。这种状况对于稳定我国粮食生产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对于湖南、湖北、河南等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更加深远。

2.2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用和推广受到限制,影响农产品产量提高

大面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是保障农产品产量和改造传统农业的有效措施,这些新品种或新技术的应用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悟性的农民去认识和应用,但是随着青年农民的外出务工,留在当地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接受新事务的能力相对较低,对于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政策的推广造成较大的障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虽然还有一部分青年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但是难以支撑农业生产的长久稳定发展,如果不尽快解决,必然会影响我国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加。

2.3 “农民断层”的社会问题也初见端倪

外出务工的增多,将会使农村老龄化现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还会造成社会管理出现真空。大量农民拥入城市,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农民基础教育无法适应形势需要等。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农村老龄化”和“留守儿童”的问题。农村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小孩为主,这就使农村治安维护缺乏中坚力量,使得农村维护稳定难;“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且农村教育水平较差,造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难的局面;另外,家里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之后老人一旦出现意外无人照料,大部分体力劳动落在了农村老人的身上,老人年老体衰,还要负担田地里的农活和教育“留守儿童”,形成了老人生存处境难的现象。

3 “农民断层”现象形成的原因

3.1 农业比较效益低是根本原因

农业比较效益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与其他经济活动在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相互比较,是体现农业生产利润率的相对高低,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标准。我国农业比较效益普遍较低,农业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农业收入偏低的“一高两低”还是不争的事实[8]。

众多研究者指出现代农业生产中资本替代劳力,机械替代人力畜力,给农田作业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农资上涨。虽然国家早已取消农业税并且每年给农田实现一定的粮食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种粮。种粮不但不交税还有补贴,粮价又较早些年大有提高,但是农资价格上涨的速度和幅度远大于惠农补贴,农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实惠,种粮无利可图甚至存有风险时,将会导致不少农民选择抛荒,由于农产品价格停滞不前,农民守着田地难以增收致富,于是青年农民外出打工,将家里的农田转让给村里中老年农民,而中老年农民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技术新机械的接受能力较差,不能进行科学的农田耕作管理,于是粮食产量更低,土地资源严重浪费。而且相对第一产业而言,种粮效益也不及其他经济作物。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的局面并未因这几年粮价提高而有明显改观,仍未走出“比较效益低”的怪圈。

3.2 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农民择业的多样化是外部诱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工商业发展还有着巨大的用工需求量,加之农民对粮食种植的选择性、自由度较大,种田也不再是农民的最佳选择。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差距的拉大,农民逐渐流向城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农民也开始拥有了多项就业选择,农民可以在家务农,也可到当地条件较好的企业打工,更可以外出打工。当农民面临这些选择时,追求经济利益就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标准[3]。当农民只需外出打工一二周就能买到一亩田一年所产稻谷的收入时,农民更倾向于投入非农产业中。尽管种田期间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从事其他副业,但相比纯粹外出打工还是得不偿失。农民是否流向或居住在城市,则取决于城乡预期收入差距和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

3.3 国家惠农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是外部环境

惠农政策作为针对农村居民实施的优惠政策,其目的在于改善我国农村落后现状,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民“断层”状况。但是通过各项指标的满意度测评得知农民满意度水平并不理想,覆盖面最广的是“直接补贴”,其次是“良种补贴”,再次是“粮食最低收购价”和“购买大型农机具补贴”,其他补贴政策类型覆盖面相对较小。虽然少数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如取消农业税和免除义务教育学费等,但就整体而言国家惠农政策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与农民的预期相比,惠农政策实施绩效仍然存在较大的落差[9]。农民自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减少产出,包括直接抛荒、隐性抛荒以提高效益或者减少损失。

3.4 青年农民种植农田意愿降低是心理原因

青年农民土地情结弱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已日趋城市化,且农业生产经验、技能和积极性已相对低下。杨肃昌[10]提出“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群体。他们手上没有久握锄头、镰刀留下的老茧,甚至已经不会种地”。青年农民觉得种田没希望、不体面,农民没出息、没尊严,他们不甘心像祖辈一样“面向黄土背朝天”做一辈子“泥腿子”,种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如出外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思想活跃的青年农民根本无心种田,其父母也不希望子女和自己一样困守黄土一生,于是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淘金,造成青年农民“断层”甚至后继无人[10]。“有文化的不种田,种田的没文化”,特别是80后农村新生代,他们比以前的农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接受教育,教育程度越高,务农经历就越少。同他们的长辈们相比较,他们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也并不认可。而国家对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环境的重视,也极大地推动了农民外出就业。少数留在家里种别人田地的青年农民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因循守旧,思想不解放,不会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种植和耕作。

与老一代农民相比,年轻农村劳动力的城市的理念已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渗透到农村。农村青年人对土地、对乡村、对自身的文化都没有兴趣,没有完整感知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存在,即使出生在农村,这些孩子长大后还是不愿意当农民。对于20世纪80年代农村出生的人,他们既不熟悉传统农业技术、不会使用传统农具,又不熟悉现代农业技术,既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虽然如今很多农民子弟都摘下了“文盲”的帽子,很多人却又戴上了“农盲”的标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研究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所引起的“农民断层”的农业生产实际问题,指出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是我国农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普遍的现象,目前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以中老年和妇女为主,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农盲”问题凸显;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种植规模小,而产业快速发展所导致农民择业的多样化是外部诱因,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长此下去会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4.2 建议

国家非常重视“三农”问题,特别是在国家粮食“九连增”、农产品进口量有扩大趋势的背景下,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2013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和“土地确权”,可以吸引农民在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留住优质农村劳动力资源,逐步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农民断层”的实际问题;而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规范土地流转机制,适度规模集中经营,还要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培育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新型农民,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向产业化经营迈进,并加大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运用,促进农产品的增值,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从根本上破解“农民断层”的难题。

[1]蔡波,陈昭玖,翁贞林.粮食主产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的调研分析——以江西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50~53

[2]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报告“南方双季稻问题调查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2011年

[3]曾球,宁江.对种粮农民“断层”现象的思考.作物研究,2008,S1:510~513

[4]邓清,宋民.警惕青年农民“断层”现象.人民政协报,2004年

[5]张延爱.农村人口流动对江苏农业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农业经济,2009,(12):74~76

[6]钱文荣,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基于江西省4个县农户调研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11,(1):48~56

[7]朱杰堂.我国四大农村区域劳动力素质的比较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0,(3):134~136

[8]翁贞林.种稻农户劳动力就业非农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9(1):15~21

[9]王良健,罗凤.基于农民满意度的我国惠农政策实施绩效评估——以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河南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2010,(1):56~63

[10]杨肃昌,马亚萍.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基于甘肃农村的调查.西北人口,2010,(5):120~124

猜你喜欢
断层劳动力粮食
珍惜粮食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一种改进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模拟方法
我的粮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