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高中历史新课改

2013-12-11 09:18佟远洋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辛亥革命高中历史课件

当今的高中学生把历史当成高考的敲门砖,死记硬背,却无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无视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举动;无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巨大进步;无视历史能帮助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无视历史能使人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向……可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升学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所以要由此向素质教育转轨。我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对做好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历史在中考时是开卷考试,学生对历史一科很不重视。高中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专业性较强。初中教材内容却相对简化和浅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大的知识落差。因此,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必须了解初中的教材,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必要时插入通史内容,保证高中历史学习更顺利。

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突出历史的趣味性。补充一些有趣味的材料,重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教师应尽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围绕教学重点,补充一些有趣味的材料。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一框题时,加入了胡惟庸的故事和人物简介,从胡惟庸案看宰相的必然下场,用丰富的语言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感染和启发学生。

2. 用情境设置及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如历史小论文、历史课件制作、展示学生作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之前,给每组学生都布置了作业。第一组:摄影小组,搜集我们身边的汉字艺术;第二组:绘画小组(有艺术特长生),展示国画一幅;第三小组:京剧小组,自制京剧脸谱并唱一段京剧。

3. 注重探究问题的设置。在学习历史必修一《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设计了“从魏征的进谏看唐代宰相的实权”一题,学生思考讨论,最后老师补充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了填鸭式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三、宏观驾驭课堂,对教材大胆取舍,重新整合

专题式体例的弊端是全面性、整体性比较差,往往会出现一个历史事件被割裂成若干块,或在同一个模块的几个专题中分别叙述它的几个侧面,甚至分在几个模块中来叙述。如,“辛亥革命”,把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民国的相关内容安排在高中历史《必修一》里,把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作用的相关内容安排在高中历史《必修二》里,而把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安排在高中历史《必修三》里,另外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还有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及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的相关内容,我们的做法是在学习必修一时,把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政治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一起介绍,以便于学生对此次革命有一完整的认识。

四、新课改要重视教育功能的落实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历史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课的教育教学所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培养爱祖国、爱和平的情感。

五、新课改要避免走进误区

1. 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视传统教学。复杂的图案背景,再加上一些不协调的音乐,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在课件的变化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使学生成了多媒体的观众。还有演示多媒体课件的速度过快,课上走马观花,课下一片空白。

2. 片面追求探究式教学,忽视其他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了: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创办历史小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等。似乎一提到历史新课程,就是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形式,如历史课常用的讲授式、启发式等都过时了。

总之,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相应地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但也勿要过于追求形式,走进误区。

作者简介:佟远洋,吉林省汪清县第四中学,中学二级。

猜你喜欢
辛亥革命高中历史课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