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思考

2013-12-11 09:18邱浪平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6期
关键词:李某高中生班级

江西省宁都县位于赣南北部,是个有近80万人口的山区县。农业大县、工业小县,劳务输出人口多是其典型特征。据统计,全县有20万人在外经商、务工。[1]子女寄养、隔代教育的现象非常普遍。宁都中学近半生源来自于农村。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群体经历十来年的隔代教育,学习动力不足、思想散漫、性格偏执、敏感易怒成为其共同特征。宁都中学2014届某班是“学困生”班级,留守学生30人,占班级总人数的2/3。在分层教学背景下,成绩差的学生组成“学困生”班级,自然也成了公认的问题班级。此类班级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孩子出身的群体,遭受来自外部和内心的双重煎熬,他们特别脆弱、敏感。

自卑且具有一定攻击性和自虐性。“学困生”班级标签就像魔障一样难以逾越,若班主任不能正视现实、敢于担当,这样的班级也就成了学校麻烦制造基地,学生成长的伤心地。本文结合该班出现的相关案例谈谈对留守孩子出身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实施生命教育,对留守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它的珍贵不言而喻。老舍曾说过,“父母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人成长的起点,家长会通过各种方式教会子女甄别安全与危险的方法,教育子女尊重生命、关爱生命。[2]但是,寄养的生活、隔代的教育缺乏深刻而系统的生命教育。

曾某,单亲家庭,父早逝、母外出打工,3岁始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2011年以均衡生身份进入宁都中学学习。初始,表现尚好。第10周起,似乎变了个人。上课做小动作、睡觉、作业不完成等现象层出不穷。究其因,“不想读、想退学”。他体恤年迈爷爷的艰难而想退学的想法与爷爷希望他读书出人头地的愿望相矛盾。为此,他只有借助“外力”把他送回家。鉴于近年来我校曾多次出现学生翻墙外出上网而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学校三令五申严禁学生晚上外出上网。曾某2次翻墙外出上网,给学校逮了个正着,结局也如他所愿。曾某利用制度达到自己目的无可厚非。问题是他对近2米高围墙的“藐视”恰恰体现了他对安全意识的极度缺乏。血淋淋的教训,他置若罔闻,说明了他未受到系统而深刻的家庭生命教育。没有受过生命教育,他就不懂得敬畏生命,也不理解只有健全、健康、安全地生活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3]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家庭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其成长将产生极其不利影响。亡羊补牢,补比不补好。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既是留守学生的学习导师也是留守学生的生活导师。对留守学生的生命教育应该是班主任的担当。

二、整合各方力量,防治自虐行为

润物无声,激发对自身生命的敬畏。自虐行为是青少年对自身生命漠视的通常的外在表征。自残甚至自杀是漠视生命的最严重表征,往往是自虐行为未得到及时防治而继续恶化的结果。防治自虐行为需要依靠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有效预防是治标,进行生命教育,激发起对自身生命的敬畏才是治本之策。

李某(女),离异家庭,从小寄养于亲戚家。敏感、好强、孤傲、脆弱是其性格特征。2012年6月的一课堂,老师正在板书,李某突然吼了一声。唐某(女)马上回骂一句。一男生班干为制止事态大声呵斥了一句。三句话虽简短但火药味十足。同学面面相觑,老师也一头雾水。老师刚提醒同学间应友好,不应把情绪带入课堂,更不应扰乱课堂纪律。李某突然嚎啕大哭冲出教室,摇晃着走向寝室。李某只字不说原因,仅是嚎啕大哭,两只眼睛也哭肿了,尔后手猛敲铁床架并头撞橱柜,说什么“还是死了好”。在房管员的协同下,费了好大功夫才使其慢慢平息下来。委托房管员看好她的同时,自己向教学区走去,调查清楚事情原委。一小时后,突然接到房管员急促电话。方知,李某从楼梯上滚了下来,可能骨头出了问题,一直在哭。见其痛苦状又未能确定是否骨折的情况下,毅然打120求救。妥善安排住院及陪护人员后,及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并详细询问其以往有否类似情形发生。然后迅速确定处理思路:不深究谁是谁非,借助此事给李某挫折教育并修复其和唐某等人裂痕;尔后夸大李某伤着但一点也不责怪同学的泰然,感化并诱使部分有前嫌同学去看望、陪护李某;最后在李某出院后进行一次班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李某因生气过度脚下无力导致踩空跌倒,幸运的是没有骨折。几天的医院生活接受了一次生动的挫折教育课。唐某、李某等一大批人通过此事前嫌尽释,多了份感恩之心。肉体自虐是看得见的,较易防范。精神自虐行为令人焦头烂额。

张某,离异家庭女孩,内向且逆反心理强。一日,突然递来请假条说要去校外舅舅家住且征得其母亲同意。我以请假须走一定程序为由,争取了7天核实时间。致电其母亲时,其母亲说知晓此事。但问及是否和亲戚住时,她母亲含糊其辞,似有难言之隐。她母亲迫于某原因在不情愿而又不得不迁就她女儿。我就把社会的复杂和女孩子的安全问题不能当儿戏的大道理跟她说了一遍。不是去舅舅家而是去上月刚认识并认的干爹家住。她母亲说他家有一女儿在读大学和她女儿很玩得来。不解的是现在大学开学了,她不可能在家。张某母亲也感觉不是很踏实,但迫于化解女儿对自己积怨的渴望还是违心同意。这简直是精神上的自虐行为。通过谈心得知,张某并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之所以结识陌生人并相处下去不排除是对母亲多年来冷落自己的报复。

三、强化和谐教育,杜绝轻视他人生命的行为发生

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指出: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就是过度竞争和过度物质化,这导致了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化。所谓情感荒漠化,是指一个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知识或技术等某一个狭窄的领域,而忽略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情感冷漠、对人缺乏同情关怀之心、为实现个人目标很少考虑后果。[4]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5]学生能够不老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生命。

总之,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关键。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关怀生命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生命给人的机会只有一次。以“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为宗旨的生命教育需要靠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面力量长期进行。但作为留守孩子出身的高中生,在家庭、社会方面的生命教育较为薄弱。高中生又是身体成长、人格定型的关键期,学校,尤其是高中班主任适时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注释:

[1]宁都县人民政府政务网“投资环境”统计数据.

[2]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刘先茜.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N].云南师范大学,2007.

[4]现代教育报.教师应挑起学生生命教育的重担[R].2007.01.22

[5]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邱浪平(1973—),男,江西宁都人,江西省宁都县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李某高中生班级
班级“无课日”
同居男友去世, 女友能否继承遗产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为了讨还债务而绑架、扣押债务人,构成什么犯罪
10年被抓8次的惯偷又栽了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