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实际,简要陈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心理健康 学生 途径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下了一个具有权威性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或残缺,而是要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尽管目前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尽相同,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的健康成长正日益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五年制高职学生具有年龄跨度大、依赖性强、求知欲低、自控能力较差等特点,年龄大多数在16~20岁之间,是身体发育的宝贵时期,同时又是心理发展错综复杂的时期,是人生的“暴风雨期”、“危险期”。资料表明,目前我国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业竞争、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等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因此,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直面“成长的烦恼”,是摆在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五年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健康课,而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应该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合力,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进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工作机制。
一 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积极参与。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搞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1.打造一支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离不开有效的工作机制,但更为关键的是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讲座,开展各种心理辅导培训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先天性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构建的良好氛围,疏导学生心理困惑,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全体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职责,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实训场所、实验室,适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训练,掌握新的心理咨询、治疗手段和方法,提高专职队伍的专业水平。学校邀请上海市教育名师杨敏毅、常州建设的戴敏秀等省内外专家对全体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学习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发挥家长积极作用
爱孩子是为人父母都会的事情,可是如何去爱却是学问。许多家长缺少正确的方法,爱的过剩和爱的缺乏最易造成学生心灵伤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根源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曾有人指出:通过家长会、教师家访、电话联系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渠道,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家里也感到轻松、愉快。充分利用家访、家长会,通过互相交流,让他们畅谈教育子女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研究指出: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心中,应该注意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贯彻、丰富、升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通过社会实践,扩大社会接触面,拓宽社会知识面,学生可以打破从校门、家门的封闭式生活造成的胆怯恐惧等心理,从而能较好地适应各种外部环境,为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必然要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接触、交往、了解,在这些交往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帮助学生克服面对新环境表现出来的紧张、自卑、孤独、抑郁、畏惧、烦闷等不健康心理。在社会实践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经受挫折能力等等,使学生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早日融入社会。
二 面向全体,有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要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其根本宗旨。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对已经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生,也要面对全体学生。
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教师尽快地了解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学生入学后,班主任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评,掌握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及心理状况,使之成为一项制度。健康档案包括:学生个人简介;家庭情况(包括家庭关系、家庭结构、教养方式等);学校学习生活情况;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学生智力情况;学生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对策等等。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等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到整体教育体系中。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上,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认识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渗透,心理健康课程应与心理训练、心理辅导相结合。
3.有效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以集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或方法,通过团体成员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和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激发个体潜能。
结合学校实际,我校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每周聘请专家、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针对学生们常见心理问题,开展团体或个体辅导。教给学生怎样协调处理问题、稳定情绪、自我控制的方法与技巧等,使学生学会分析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作为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采用恰当的方法和技术,结合学生心理实际,解除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恋爱、挫折等方面的心理困惑,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