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视角下《边城》两英译本研究

2013-12-09 03:48石莉莉
关键词:目的论边城沈从文

石莉莉

【摘 要】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对比分析《边城》两英译本,分析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等影响翻译纷因素,得出两译本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实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

【关键词】《边城》目的论 沈从文 金译 戴译

20世纪70年代,维米尔将目的论引入翻译理论,引起翻译界的关注。维米尔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以及翻译本身都是一种行为。目的论的引入及其研究,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性,摈弃了传统的“ 二元”对立—忠实与不忠实、对等与不对等。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的考虑开阔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本文以《边城》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和戴乃迭(Gladys Yang)译本为研究材料,探讨如何用翻译目的论理解、分析以及处理不同英译本中的差异。

一 目的论和《边城》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目的论认为,任何翻译都是有目的的。20世纪70年代,维米尔将希腊语中的Skopos引入翻译理论,表示译作或翻译行为的目的。他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以及翻译本身都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是有一个目的。目的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此目的决定了译者选用什么样的译本、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即“目的决定手段”。译者作为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人,其翻译目的必定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沈从文的《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本文以《边城》金介甫和戴乃迭译本为研究材料,探讨如何用翻译目的论理解、分析以及处理不同《边城》英译本中的差异。

二 《边城》两种英译比较

1.翻译目的、 预期读者和委托人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翻译目的指译文的交际目的,通常是由翻译过程的发起人决定的,有时译者也会参与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为自己的译文设定一个特定的读者群,即“为谁而译”。不同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对译文的期待也有所不同。金介甫《边城》是自己的选择,身兼翻译任务的委托人。金在译序言里介绍了沈从文以及边城的基本情况,主要是为英语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可见他的读者主要是英语世界的文学爱好者。戴当时受雇于中国文学出版社,她的“赞助人”即当时的《中国文学》杂志社,故其译本会受到官方规范的约束,译者的发挥余地有一定的限度,只能尽量做到“忠实”于源语文本。

2.翻译策略选择

翻译策略之间的差别来自于翻译目的的差别。金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达审美愉悦,重在译文的文学、美学功能;而戴译本的翻译目的是传播文化价值,重在译文的文化传播功能。

第一,不同的翻译目的,不同的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从文化负载词汇来看,戴乃迭更倾向于原文,采用意译较多,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了“赞助人”的意图。而金介甫的译文更倾向于直译,其目的是为了让外文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

例1张果老驴得坐稳,铁拐李脚下要小心!

戴译: Sit steady, Chang! And Iron-crutch Li, go slow!

金译:Old Man Zhang Guo, ride steady on your monkey, Iron crutch Li, be careful where you step!

“张果老”是八大神仙之一,他是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张果老”原名是“张果”,“老”是对他的尊称,也是因为他长得老。在例1中,戴把它译成“Chang”,只是个姓氏,译者让外国读者只是知道此人姓“Chang”就可以了。而金的译文忠实的翻译出“张果老”—Old Man Zhang Guo,采用直译文的方法,更利于外国读者接受。

第二,两译本句法不同处理。例2 傩送美丽得很,茶峒船家人拙于赞扬这种美丽,只知道为他取出一个诨名为“岳云”。

戴译:And Nuosong was such a fine-looking boy that the Chadong boatmen nickname him Yue Yun.*

*Son of Yue Fei, a brave patriotic general of the Song Dynasty, who fought against invaders. Yue Yun is presented on the stage as a handsome and courageous young fighter.

金译:Nu-sung was so handsome that the artless people of Chadong could find no words to describe his beauty, and therefore they called Yue Yun, after the eldest son of the famous General Yue Fei of the Song Dynasty.

对于“岳云”的翻译,戴采用了音译加注脚的形式,既保留了源语形式,完整传达了源语文化,也是目的语读者了解岳云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金翻译时,为了使读者易懂,加入了“the eldest son of the famous General Yue Fei of the Song Dynasty”这一额外信息。和戴译文相比,金译文没有全面再现“岳云”的文化隐含意义,但是他充分考虑到其目的语读者只是为了阅读一本中国最小说消遣、休闲而已,所以从目的论来看,金介甫实现了其翻译目的。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金译本与戴译本《边城》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二者的翻译发起人、受众读者、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意识形态等因素所造成的,而这些是影响二者翻译目的的主要因素。从是否满足各自的翻译目的角度来说,这两个译本均实现了各自的目的,在发起人、目的语接受者及原文作者之间实现了诸权利的平衡。总之,考察翻译研究时,不仅仅是局限于传统的“二元”视角,应该充分考虑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

参考文献

[1]Shen Congwen, The Border Town and other Stories[M].Gladys Yang(Trans.). Beijing: Chinese Literature Press, 1981

[2]Shen Congwen, 2009, Border Town[M].Jeffrey C. Kinkley(Tran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3]Vermeer H· J,2002,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 Action[A].London&New; York:Roufledge

[4]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沈从文.边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目的论边城沈从文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皈依真·善·美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