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云 李亚娟 蔡万玲
(新疆教育学院理学分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3)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是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重中之重,关乎新疆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然而现已培训结业的教师大多只是具备了基本的汉语表达水平和汉语教学能力,与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要求之间尚有较大差距。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培养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才能保证双语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专业汉语课是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少数民族教师完成从学习汉语到专业使用汉语转换过程的语言教学必修课,也是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实现用汉语授课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课程。该课程不仅包含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确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使学与用的联系更紧密。一直以来,专业汉语课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才更好?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授课教师的难题。我们经过访谈和座谈了解到参训者既希望在培训中能流利地用汉语授课,同时也期望进一步理解、深化专业知识,能一一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给培训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语言教学的方法,还要擅长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技能。笔者几年来一直从事《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的教学工作,发现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使参训学员满意,必须找准问题,结合学员的特点具体分析处理。
援引李建军教授对专业汉语的定位:专业汉语是针对学习者各种专业语言需求的典型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在“双语”教师培训中,这种针对性及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则更加突出。学科双语教学技能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汉语、教材教法、新课程与课标解读、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堂模拟训练、教学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及教学内容。其中《专业汉语》课是作为一种媒介或工具促进双语教学技能的应用,在众课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如下图:
策略一:认真分析教学对象,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的对象是新疆各地州的少数民族教师,他们都是当地学校的骨干,新课改理念的传播者,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基础教育的直接实施人,是未来孩子的希望所在。因为他们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对他们的教育要不同于儿童和一般的学生。
1.感知、记忆方面:参训者都是成年人,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具有理性的感知能力,但记忆力较弱。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于此特点,我们采取时刻纠正错误表达,增加记忆练习、评价的方法。如参训者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没有谓语的情况——“木头在水里浮的”;用错谓语的情况——“五种感觉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还是触觉”等,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随时发现随时纠正,促使其养成正确的习惯表达。按照成年人的记忆规律进行记忆练习,形象记忆的方法促进记忆。如蜜蜂在听写时很多老师都会写成“密蜂”,对这样的记忆练习每次都要给予分析评价总结:蜜蜂是昆虫,所以均是虫字旁。
2.创新思维方面:参训者的想象创新力不足,但逻辑思维较强。故课堂上增加开放性问题的讨论、表达、交流,让参训者懂得如何引导小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笔者认为懂得引导、启发、培养孩子的想象创新思维能力比教师本身具有此能力更加重要。
3.情感、意志方面:参训教师被选派进行脱产双语培训,有一定的幸运感、但也有一定的压力,那就是必须在两年的培训结束后能登上双语的讲台,所以参训教师大都很努力,学习动机明确,意志坚定。
4.情绪、性格方面:参训教师性格已定,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他们有知识,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作为生活者,工作劳动者来看待自己,有自立的人格,能以自己的力量开拓人生之路;作为人才,他们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独立创造,在事业生涯中有不同程度的开创性,但情绪易受家庭、单位的影响,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参训者的性格特点及不同时段的情绪,予以理解、疏导、解决。
策略二:立足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程要求,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就知识结构上来说,小学科学涉及范围比较广,内容较多,学科本身对教师的科学基础知识要求就比较高;再加上汉语表达的困难,以及非专业的出身,小学科学专业参训的少数民族教师普遍认为比较难。所以必须对课程内容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1.专业内容(专业词汇与专业知识点)采用讲授法,建立有声资源,反复说练。专业汉语课归根结底是一门语言课,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使用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课堂上笔者采用的方法是:结合教材列出汉语的小学科学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点,根据学员的掌握程度进行解释,辅以读、写的练习;每次课进行听写、默写等方式来强化记忆和检验效果。如朗读、抄写、听写“材料、电磁铁、蚂蚁”等词语,默写“植物叶片的形状分类;空气的特性”等概念。同时最好配以专业汉语的有声资源,让每一位培训老师都能反复说练,形成汉语的永久记忆。
2.汉语内容(科学课堂常用汉语表达)采用讨论法、合作法,创设环境、平台,讨论交流。依据小学科学教材归纳出常用的、典型的专业知识表达句式,比如“……由……、……组成”、“某某作用的重要意义是……”。用常用句式造句,举一反三,对科学课堂常用汉语表达句型进行训练,形成良好的语感。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堂也一样,基于专业知识创设平台,给参训者讨论、辩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参训者一方面学会了汉语表达,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熟悉、深化了科学知识、概念。比如观察、对比猫跟兔子的眼睛的位置,讨论其差异的原因何在。
3.科学思维、情感态度培养采用体验法、感悟法,让学员亲身操作体验,印象深刻。参训的科学老师大都是科学兼职教师,本身专业各异,受教育程度不同,科学素养也十分欠缺,很多科学课程中的实验亲自体验,才能得到很深的感悟。在小学科学专业汉语的教学中,实验课汉语教学引导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尤为重要。笔者采取的是体验、感悟法:探究科学概念、理论的实验都让参训者动手去体验,并注意学习实验课汉语教学引导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如“你的预测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认为?”“根据你的理解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等。有人说教育就是一个人将他所有知识都忘记以后留在其身上的东西。这种东西在小学科学双语教师身上主要体现为对汉语教学技能,以及培养孩子科学素养技能的掌握。因此学会汉语课堂中常用的引导句,提问句并能熟练地应用的教师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当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比较大,难于回答时,要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一环环回答。
策略三: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多交流多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参加双语培训的教师汉语水平不一,水平好的希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深化专业知识内容,而汉语水平较低的教师则接受不了大幅度的小学科学专业知识的扩展。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兼顾各层次的要求,基础知识要让汉语水平低的教师反复练习,课下与参训学员多交流,了解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分别对待。对于汉语水平低,胆子小,容易紧张的学员给他们尽量多的表达机会;对于水平较好的学员,鼓励他们参加诸如征文、演讲、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另一方面参训的学员几乎都有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经验,在母语教学时遇到的专业知识问题是他们一定要去解决的,所以他们也是带着问题而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专业汉语教师只有仔细研读教科书,把一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加以考虑,分析,正确的解答、引导,才能得到学员的满意。
策略四: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
小学科学专业汉语课时有限,每周4 学时,上2 个学期,但是小学科学教材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就有8 本教材,只是依靠课堂时间,进度较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主张课堂教学和课外训练相结合,严格把好预习关和课后复习关,并要求学员在早读时大声朗读小学科学教材,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
我们从小就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老师教的东西记的不一定牢,也不一定都完全理解,而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解答过程反而让你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印象更加深刻,所以我们采取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小学科学班与科学教育普专汉族班进行横向教育。让他们互相授课,各取所长,学习交流,两个班的学员和学生都反映效果很好,提高了他们实际教学效果。专业汉语学习是双语教师实施双语教学最重要的基础,也是提升双语教学能力的可靠保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把握课程目标,立足学员实际,将语言学习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学员的满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李建军.论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业汉语学科定位[J].语言与翻译,2009,(2):70-72.
[2]刘玉萍,金美芳.物理专业汉语课教学的一点探究.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3):117-120.
[3]蔡万玲.新疆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6):65-68.
[4]柳惠,米吉提.对专业汉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81-83.